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古人一起过节

(2008-06-10 22:45:41)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秋洋影评

http://www.chinaculture.org/img/2006-06/19/xinsrc_3406031915154201946461.jpg    端午节放假三天,我在家与诸子先贤一起过节。

 

    难得有这等空闲,难得与自己相处,难得与古人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我躺在床上,看“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我读经典》,将CCTV邀请的17位学者教授讲述的“我读经典”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应该说,我从没如此系统的接受过关于“经典”的教育,这次可谓足不出户、博览典籍,看后大受启发,大呼过瘾。

 

    “我读经典”是百家讲坛策划的一档专题,将之前在讲坛露过脸的诸多学者请来,分享“我读经典”的心得体会。其中有易中天、于丹、王立群、闫崇年等名教授,也有许多不太熟悉的学者。大家从自身经历和感悟出发,有些人讲的是“我来解读经典”,有些讲的则是“我读经典的故事”,其间既引述了先贤的观点,也融入了自己对观点的观点。

 

    这里所指的“经典”,主要聚焦在先秦诸子,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所涌现出的儒、道、墨、法等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等“文化名人”身上。应该说这些人物和他们的观点我是熟悉的,但必须承认我从没系统的学习过他们的原著,没有深入的参透他们的思想,更没有读出诸子之间的不同和所长来。

 

    经过这一次集中熏陶,我对“百家”学说的认识算是上了一个台阶。比如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从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孟子仗义,墨子行侠;墨子是一腔热血,韩非子是一双冷眼;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老子是假“无为”,庄子是真无为;老子好静,庄子好动;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等等。

 

    诸子所处的年代,正是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即从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尤其是前600年至前300年间,地球上处于北纬30度左右的广大区域同时出现了璀灿的思想和文明,也涌现出了诸多先哲和大思想家,如中国的孔子、老子,印度的释迦牟尼,中东的犹太先知,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等。由此可见诸子百家的学说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先哲们的许多名言,我是铭记在心的。如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老子的“无为则无不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墨子的“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庄子的“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乘物以游心”等等,我是边看边记,一边记在本上,一边记在心里。

 

    看完碟后,我趁热打铁,赶紧将《诸子百家名句赏析》、《论语》等从书柜里找出,走马观花通读了一遍,既是对刚才听讲的补充与求证,更是借机对原著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尔后,我又将“碟库”中的蔡志忠动画系列《孔子》、《老子》、《庄子》等重温了一遍,通过生动而唯美的动画效果,将诸子的言论和思想又“悟”了一通。如此三维角度的集中学习,我是“学然后知不足”、“不亦说乎”。

 

    然而诸子的思想属于不同门派,观点也不尽相同,如何待之?我自然是兼收并蓄、融汇贯通、各取所需、批判的加以接收。如孔子的仁爱思想,一直是我做人的根基;孟子的浩然正气与强势人格,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是我这个和平主义者的心声;老子的“无为不言”、“道法自然”也成了我的慰籍……总之从每一位大师身上,我都能汲取我所需要的营养,从而培育我全面健康的人格。

         

    正如孔子所云,“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我呢,则是读书听讲,与古人过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昔日“英雄”
后一篇:旅图:桥(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