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乞丐办“证”

(2007-05-16 18:24:45)
标签:

生活

感悟随笔

文化

休闲

分类: 秋洋随笔
 
为乞丐办“证”    要问哪个国家的乞丐最多?我没有做过调查,但可以武断的说:是中国!
 
    中国的乞丐之多,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在我看来,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文化问题。在深圳及全国各大城市,满地都是乞丐,随处都可以看到伸出的双手和乞讨的眼神,大家都在极力表演可怜,拼命展示身体或心灵上的某些不足。这已经成了城市最难看的一道“风景”。
 
    不要骂我没有同情心,而是这种现象实在伤透了我的心。我曾在《谁在透支我的同情心》一文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欺诈乞讨的真面目,让我对这帮人甚至国人无话可说。想当初,我也是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的,到现在我也不承认我已丧失了同情心。从过去的“逢讨必给”到如今的“逢讨必不给”,我想问题不是出在我这儿,而是出在社会和国人素质这里。
 

   日前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广州流浪乞讨者超过95%属于“职业乞讨”。在广州市中心城区,目前较为固定的流浪乞讨人员约800人。被调查的135名流浪乞讨人员中,仅有5人属于通过乞讨解决生存问题,其余的基本属于“职业型”乞讨者,包括受“遥控”乞讨的16名儿童。

 

    我想,这一份调查并不只是说明广州的问题,它同时也是深圳乃至全国乞讨现象的反映。乞讨已成为一种职业,甚至是一种欺诈,乞讨已无关乎人格和尊严,只关乎利益和利润。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可悲的!

 

    我已经太习惯了横在马路上的人们,和那些身体健全没事就伸手的老头老太太。我又是如此的不习惯,每次看到这种人都不由得心头一紧。我尤其看不惯那些人向外国人伸手,在外国人面前强装可怜,丢尽了国家的脸面。如今我已不会对那些装可怜者轻易施舍,相反会给那些在路旁拉小提琴、卖艺的人表示我的一份支持。这两种相反的态度完全不是针对某个个体,而是两种现象和人格。

 

    对于那些确实因为无法生存而乞讨的人,是值得同情的,他们是弱者,需要得到社会的照顾和人们的关心。但正是那些鱼目混珠者,扰乱了本该正常的“市场秩序”,使一切变得不正常起来。于是便有专家提出,可以考虑给乞讨者办“行乞证”,以规范乞讨行为。

 

    对此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其实早在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已在推行“行乞证”制度,以从制度上促使行乞行为文明化。发放“行乞证”既可以维护行乞者的合法权益,也是规范乞讨行为的有效途径。我期待这一天的早点到来,不光是“办证”,而是指“文明乞讨”时代的到来(没指望乞讨会消失)。

 

    顺便说一下,为行乞者进行“办证”应该是免费的,有关部门不得将其作为“生财之道”,或是故意来显示政府的权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十年前的BABY
后一篇:同窗语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