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卷的博,中毒了,回来写段回忆录。
不知是谁先启发,大二某段时间,石牌东,暨花出口,那家“桂林人”里面,异常频繁的出现我们几个人的身影,每个人偏爱的口味偏巧不同,我最爱酸辣牛腩加酸加辣,卷卷在减肥,油水少,总是趁这一天唯一的一次正餐时间补油水——吃锅烧粉;周序总是吃素的,高婕一正宗桂林人,喜欢吃她们那种吃法,干捞,这后来成为我们靠拢追随的口味,我们感到似乎只有干捞,桂林米粉的灵魂——卤水的味道才可以全力发挥,弄得我们五迷三道的,那家撤了之后,暨花那家一度不被我承认,根本不去尝试,后来还是被高婕拉去了,这下一去,曾经有段时间,桂林米粉就是我的命,一天至少两顿的吃,每次吃前都想换口味,可是一走到老板面前就没出息的喊:“老板,4块钱干捞酸辣牛腩粉多加酸笋”。。。唉。。。
大二的夏天,搬进新宿舍,那年酷暑难耐,高婕周序和我,每天睡到中午,叫碗桂林米粉+海带绿豆沙,就是早午饭,然后复习背题。卷卷那厮似乎正沉浸在爱情中无暇参加我们,晚上我们各自约会,出去透气,吃一天中最高兴的一餐。突然有一天在金四楼下看到卷卷和周序去吃桂林米粉,惊见卷卷穿黑色小衫的极度苗条的身材,我开始相信桂林米粉美味又瘦身的完美功效,于是更加热爱那一碗臭香臭香的玩意,于是整个大学,我基本上吃的最多的就是桂林米粉和柚子,完美搭配。
而今在北方,多少钱也吃不到那么美味的桂林米粉了,曾经在北京一个不错的地方叫过一碗,16块,价格是广州的4倍,味道是广州的百分之一都不如,吃了一口我的鼻子酸酸,胃里翻翻。还记得有一期《鲁豫有约》,请的是陈明和林依轮,他们回忆了各自在广州的美食记忆,说到我最爱的双皮奶,据她说北京是吃不到正宗的,口水。。。越是长大,越是回家久一些,我就越不得不承认,广州确实是个美食之城,我知道还有N多地方有待开发,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回去探寻。
说说面包蛋糕吧,首推大一时候雪贝儿的布鲁和蜜妮,那时候有红豆味道的和蓝莓奶酱的,而现在只有草莓糖浆和蓝莓糖浆的,口味大打折扣,诧异为什么不出了呢?
发现雪贝儿的必经地面包房也有好吃的毛毛虫,是奶油味道的,卷卷有次减肥中暴食就是吃了她家的毛毛虫和红豆酥皮,她简直是死忠,那晚看着她吃了N个面包奶油蛋糕雪糕,真替她担心减肥效果,可是吃了那么多,上秤只有99,减肥效果真不是盖的,虽然后来反弹,但那段经历似乎让我变成了她的饭儿。
北京路口,食街。萝卜牛腩。5块钱一小碗,要是放开吃,我可以吃3碗,每次都是牛腩太少,又不甘心只要牛腩,因为萝卜也好吃到死啊。大卡司的章鱼小丸子是整条街最好吃的,料靓个大,配上特制的酱酱,嗯哪~~~~
提到北京路,不得不提那家酸辣粉,5块钱一碗,每次我都上去叫“酸辣粉,加酸加辣”,那个爽呀,眼睛都爽红了,每次吃完都要去找麦当劳的甜筒解热哈哈。
现在北京路上的过桥轩没有了,她家的过桥米线好好吃,尤其是汤,记忆尤深。
第一次吃711的牛筋丸是在流行前线,跟繁业一起,好筋道。虽然不是正宗的,但是还是好有诱惑,每次去711基本必吃。后来吃味然香的,觉得还没有711的好吃呀,可能是蘸酱的问题吧。
烧鹅仔的鹅肾豉油鸡双拼和金菊园的鹅肶油鸡鹅肝三拼饭,是烧腊中我最爱的,尤其金菊园的萝卜干和卤水呀,啧啧,受不了了~~
哦,差点忘记了,那时候和卷卷最热衷的零食:菠萝蜜干果,一吃就上瘾,越买包装越大,好久没吃了,果果,你的销量还好吧?
石牌东真是太多回忆了,香妃的大盘鸡皮带面,沙县的酱拌云吞,堡芝堂的香菇拉肠,辽北的冷面麻辣粉,佰家乐的“撅撅肠”,那个不知名小店的一买买一打的红豆饼,当然还有黄振龙的椰子汁火麻仁酸梅汤龟苓膏。。。
一向好少去尝试新事物,这些差不多了,还有漏掉的以后再补。
每种回忆都有一种心情一段回忆,与谁共享共谁同欢。
美食都是有感情的,不是吃过就算了。平民在广州可以自得其乐,而平民在这里就只能期盼所谓的大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