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幽壹
幽壹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19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汕女在家没地位?其实潮汕女性与外地并无本质不同

(2017-12-04 00:10:29)
分类: 口水
潮汕女在家没地位?其实潮汕女性与外地并无本质不同

贤惠孝顺、持家有道、逆来顺受、忍辱负重、惟命是从、甘于牺牲,在一个家庭里,丈夫主外,赚钱养家;妻子主内,相夫教子……

潮汕女性,又叫“潮汕姿娘”。如今,她们俨然已经成为潮汕地区一个重要的符号。长期以来,许多潮汕人通过标榜其作为一种有别于他者的文化特殊性。另一方面,外界对她们似乎一直都有种种说法:有的说潮汕妹子比较贤淑,也有的说潮汕男人太大男子主义,所以作为潮汕女性比较悲惨。凡此种种,百数年来,中国有诸多相关文字加以论述。

那么,时至今日,潮汕女性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关在笼子里的鸟,还以为飞翔是一种病。”有人说,在“娶妻当娶潮汕女”这种话语背后,被隐藏、遮蔽的是潮汕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潮汕女性对家庭资源的拥有和控制程度,在家庭中的威望与权力都被种种男性的赞美之声所覆盖。

他们认为,上述这种“潮汕姿娘”的形象满足了男人心中的支配权,在这样的关系下,许多女性甘于屈身于这种权力之下,接受着来自男性的赞美并且满足于现状。她们并未懂得“女子要有职业,才能与男子平权”,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且,在绝大多数潮汕地区,女性的姓名不能入族谱,农村女孩的辍学率高。

对此,我觉得未免有失偏颇。其实,“男女不平等”这个问题,不仅潮汕地区才存在,而且国内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在女权主义看来,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都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上面所罗列的情况,在潮汕地区并不是特别突出,尤其是在年轻一辈中。

如今,在女孩就读方面,潮汕地区已基本达到了“男女平等”。潮汕女孩上大学的比例并不低,至少不比国内其他大部分地区低。例如,杨政宁的妻子翁帆就是潮州妹子,她汕头大学毕业,后来还读了研究生和博士。至于说到女性的姓名不能入族谱,一方面,这并不是潮汕地区所独有的传统文化现象;另一方面,近年在许多潮汕地区新修的族谱中,也有不少将女性的姓名加入进去。

从在家中的地位来说,当前潮汕女性已经远较过去要高。社会地位方面,潮汕女性较过去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基本达到了“男女平等”。在现代文明、法制观念等在国内普及的过程中,潮汕地区也一样紧紧跟随,并没有自外于国内其他地区。

当然,如果说要达到绝对的“男女平等”,这在当前的社会现实来说,肯定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是在潮汕地区,而且就是在国内所有其他各地区也同样不可能达到。要实现全面的、百分百的“男女平等”,可能永远也无法达到。这就跟整个社会永远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一样,只能尽力争取做到相对平等而已。

潮汕人拼命生育?

有人说,时至今日,许多潮汕女性仍被逼必须生了儿子之后才能停产。否则的话,将在男方家中无法立足。

确实,多年来,“生育多胎”“必须要生有儿子”,假如没生到儿子,潮汕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上将没地位。这是潮汕人久被诟病的问题。

不可否认,过去旧社会的时候,潮汕地区确实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由此也导致“溺女婴”现象严重。“多子多福”的观念,其实也是源于中国传统。例如,前阵子我去拜访一位朋友,他媳妇是重庆的,准90后,我问她总共有几兄妹,她回答说:“5个,全是女的。”当时我感到非常惊讶,想不到外省也有这样的,看来这并不是潮汕地区所独有。这个问题在潮汕地区之所以会显得比较突出,可能是因为潮汕地区对传统相对保持得较多罢了。

现在,尽管部分老辈潮汕人心目中还有较强的必须生男孩的观念,但是年轻一辈已经淡化了。尤其是许多居住在大城市的潮汕人,同其他族群一样,也同样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不敢生”“不愿生”的问题也一样存在。事实上,如今的潮汕人,年轻一辈普遍并不愿意多生,之所以有些会多生,主要还是家中的长辈在起作用。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潮汕人不愿意多生。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松动,“二孩”政策已经放开几年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育率不仅没有飙升,而且长期来看可能仍将会进一步走低。长此以往,中国将面临“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近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称“只有潮汕人才能救中国”。意思是指当下中国生育率正持续下降,国民普遍不愿多生或不愿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具有浓厚“多子多孙”生育文化传统的潮汕地区才能够拯救中国人的生育率,使中国人不至于因人口越来越少而“灭亡”或“衰落”。

当然,这只是一种针对远景的调侃式预想而已,事情还远未到那一步。不过,在当前的生存压力下,中国的生育率从长期来看将走低是没错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多生育可能就不是什么“原罪”了。或许,国家很快就将会出台政策鼓励国民“多生育”,告诉国民“生育光荣”。

“女人只要无子,就得默默伺候人;一旦当上了娘,就有了话事权,儿孙渐多,长辈逝去,她在家中的权力就逐步增长。女人通常是十五岁嫁为人妇,到六十岁当上祖母,成为一个好几十口人的大家庭中的一把手。”这些女性当上祖母之后,由被统治被奴役的地位上升为统治地位。“终于有个盘剥的对象了,当然要把她积攒数十年的怨愤转移至媳妇身上。”媳妇熬成婆——这也是许多潮汕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与非潮汕地区的人交往的原因之一——恐惧外地“媳妇”无法顺着自己的想法,害怕其新晋的统治地位的丧失。

潮汕女人在家里必须是“贤内助”。因为家里有男人作为经济支柱,所以女人只需在家当好“贤妻良母”。此外,还得遵从“三从四德”,不能在外头抛头露面。而且在潮汕地区,男人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女性则必须独力操持家务。

在部分外界人士及女权主义者眼中,潮汕女性面临着上述男女不平等问题。因此,所谓“潮汕女性比较贤淑”的美德,其实正证明了潮汕女性没有地位。他们认为,潮汕女性被迫或甘于长期待在家里做家务。

上述这些,可说是外界对潮汕女性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事实究竟如何呢?

首先,必须清楚的是:“男主外,女主内”,这绝不单只是潮汕地区的文化。千百年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因此,潮汕女性在家做家务,男人出去打拼赚钱,这不能被视之为是潮汕地区所独有的文化。至于说到“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现象,这个也是正常现象。总不能新媳妇刚去就管家吧?这在全国其他地区,其实也差不多。

此外,近年来,潮汕的年轻一辈,许多反而变成了男的负责做饭,女的不怎么会做家务。尤其是长期定居在广深等珠三角地区的潮汕人,这并非极个别现象。据我所知,许多潮汕男人的厨艺都很不错,反而许多潮汕女性或嫁到潮汕的女性竟然长期不怎么下厨。

另一方面,潮汕地区出来上班工作的职业女性也越来越多。年轻一辈的潮汕女性,早就不满足于只是待在家中做家务。另一方面,经济压力也促使许多潮汕男人无法独力工作养家,需要家中的另一半出来工作一起负担。

潮汕妇女是否有自由择偶的权利?

潮汕地区是离婚率极低的地区。有人说,相比其他地区的女性,潮汕女性“被父权、夫权和公婆权多重盘剥,被物化、被矮化、被异化、被奴化,久而久之反把这种物化视为必然。她们的男人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但她们由于政治及经济地位低下,多忍气吞声,所以地区离婚率极低。”

潮汕女性的婚姻是否自由?择偶和离婚是否自由?

笔者认为,潮汕地区并没有自外于中国大陆,一样早已接受了现代文明。因此,潮汕地区现在跟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已经不存在说妇女没有自由择偶的权利。


这里又归结到潮汕女性在家中和社会上地位高低的问题。随着法制观念、现代文明等进一步推进,潮汕地区的女权意识也在日益增长。面对“父权”“夫权”的欺压,也越来越敢于站起来反抗。因此,从总体来看,潮汕地区跟全国其他地区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潮汕人一般都更愿意娶一个本地媳妇。潮汕地区有这么一种说法:“一等媳妇本地女,二等媳妇本省女,三等媳妇省外女。”这里面有许多因素。其中,潮汕人更看中夫妻双方及双方家庭具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习俗,所以可以更快更好地相处。此外,过去潮汕人也不愿意女儿外嫁。

不过,现在这方面也在日益受到冲击。随着年轻一辈外出求学、经商等的增多,与外界的交流也随着增多,由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多了外娶或外嫁的现象。如今,潮汕男孩外娶或潮汕女孩外嫁的事例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娶(嫁)省内其他地区的人,乃至外省人、外国人,都早已不是个案了。

结论

要么夸得花一样,要么贬成渣,外界对潮汕女性的评价,可谓是两极分化。事实上,既没有像花一样完美,也不是真的很渣。

总体来说,笔者觉得,外界对潮汕女性存在着不少误解,或是道听途说,或是用过去的经验看人形成了思维定势。当代潮汕女性,大部分都和国内其他地区女性的遭遇是一样的,没有太大太明显的区别,并没有像是到了“域外之地”,潮汕地区也一样受到国内法律法规的管辖。

不可否认的是,在潮汕小部分地区仍残存一些“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极个别家庭可能问题还比较突出。不过这并不是当下潮汕社会的主流。因此,不能以偏概全,简单地认为全部潮汕女性都是如此遭遇。

事实上,近年来潮汕地区已较过去转变了许多,日益与国内其他地方趋同。“世界是平的。”当前,不仅国与国之间趋同,国内各地也正在走向趋同。回不去的“故乡”,所包含的不单是好的传统,也包括一些陋习,它们都通通在日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文化习俗的日益趋同。

 
幽壹
2017年3月20日于深圳
 
注:此文为《南都周刊》专题约稿,刊发于2017年4月16日期的《南都周刊》,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