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梦回“大汉口”(评《汉口的沧桑往事》一书)

(2014-11-17 22:19:59)
分类: 书评

书评:梦回“大汉口”

——评《汉口的沧桑往事》一书

 

被称为“日本梁启超”的日本著名思想家德富苏峰,其清末民初两次游历中国时都曾到过汉口,并对汉口赞不绝口。尤其是其在记述191711月第二次游历汉口时,曾写道“汉口号称九省都会,处于四通八达的咽喉之地,在中国占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地位……可见,汉口在政治上也是相当重要的要塞。”那时候的汉口,被称为“东方芝加哥”,乃是中国继上海之后的第二大口岸,一度也有与“大上海”相提并论的“大汉口”之说。

 

其实,汉口的历史并不算太长,仅有约500年的历史,但是在明清时期,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曾与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甚至号称“四大聚”。

 

根据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中即有汉口,但汉口的正式开埠则是在1861年。汉口开埠后,英国最先与汉口通商,外国各路商人也“立即趋之若鹜”,美国、法国、德国、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瑞士、秘鲁等国先后来汉通商。此后,先后有五个国家在此开辟了租界,分别是英、俄、法、德、日。至20世纪初,汉口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城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民国初年年产值仅次于上海。

 

因为汉口后来与其周边的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其也就成为武汉三镇之一,所以渐渐地,国人大多只知道武汉,而不知道汉口了,汉口历史上的辉煌也俱被武汉所承继。于是乎,今天在国内提到“汉口”,除了武汉人之外,已经几乎鲜有人知悉其显赫历史了。

 

为了留住和记述汉口的辉煌过去,湖北作家方方近日出版了《汉口的沧桑往事》一书,该书主要写的是汉口在清末民初时的前尘往事。在书中,作者以汉口现存的老建筑为切入点,穿插汉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故事,从而使整本书显得十分鲜活,作者用拉家常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大汉口”。

 

这是一本地方史志,但又不完全是一本地方史志。一般来说,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撰写史志,许多作者往往喜欢贪大求全,又或者是用词过誉,从而沦为假大空,使其或不具可读性,或缺乏可信度。《汉口的沧桑往事》一书,作者却较好地避免了这些弊病,只掬取历史长河之中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书写,以他们的拼搏故事为主体讲述这个城市的成长史,用这种方式把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史囊括进去,使人读之不致索然无味。

 

作者表示:“一幢建筑无论好坏,它的那些原本单纯的砖砖瓦瓦沙沙石石,就像单纯的文字一样,一经合为一体,就不再只有单纯。砖瓦沙石将背景和往事,原因和结果,时间和过程,都砌在了建筑之中,把流动的历史和波动的人生中的一个小小段落或细节,凝在了这个固定的时空。于是,你在透过每一条砖缝细细看时,就像是看着一篇旧时的文章,里面的内容真的是很丰富很复杂很令人长想。”作者还表示:“懂得了汉口,才能懂得武汉。”

 

在那些曾经辉煌而现在却略显沧桑的老建筑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样的人物故事呢?它们不是凭空而起,每栋建筑都有它的生命轨迹。作者通过详细调查,深入挖掘出了潜藏在每栋建筑后面的历史人文故事。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也许他们早已归于平淡,正被世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然而,在历史上,他们却曾经辉煌,书写过一段段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刊发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大多与书中所介绍的老建筑密切相关。这些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照片,将近代汉口的历史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透过这些老照片,可以窥得部分汉口历史的本来面貌。

 

梦回“大汉口”!透过作者的笔墨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大汉口”正从历史烟云中走来:一百多年来,在无数“汉口人”的努力之下,小汉口蓬勃发展,迅速成长,从一片沿河荒滩一跃而发展成为一个名动海内外的大都会。(QQ33079930

 

 

幽壹

20141117于深圳

 

欢迎关注“幽壹”的微信公号:youciyishuo  ,也可搜索“幽此壹说”。新浪微博:@幽壹

 

书评:梦回“大汉口”(评《汉口的沧桑往事》一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