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河田中学之父”彭史饶

(2014-04-22 23:22:14)
分类: 吾乡吾民
 
记“河田中学之父”彭史饶

他被称为“河田中学之父”,为陆河县的教育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的心血,是陆河县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就是河田中学的创办人——彭史饶先生。

彭史饶,学名成裕,号元宇,乳名嵩绰,生于1903年农历正月初一,于1946年农历二月十六日因病逝世,享年四十三岁,陆河县水唇仑硁枫林村人。他在兄弟之中排行第七,其亲友长辈常用“阿七”或“阿绰”来称呼他。

据了解,彭史饶小时候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为了读书,常步行几十里到河田、河婆等地借书看。年幼时在家读私塾,后就读于陆丰县东海龙山高等小学堂。彭史饶的父亲彭淑平是清末秀才,也是本地有名的文士,对彭史饶从小管教甚严。

1923年,彭史饶考取了中山大学文学系。毕业后,他于1930年回到家乡,任教于陆丰县立中学(龙山中学)。1931年,他出任陆丰县立中学(龙山中学、第一中学)校长一职。然而,他任职时间不长,1932年秋即被迫离任。

这时,他看到陆丰西北区(今陆河县)一带,教育落后,青年求学困难,于是萌发了在陆丰西北区(今陆河县)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河田镇创办一所中学的念头。彭史饶说干就干,于1933年开始在社会上造舆论,走访西北区各姓氏族长及其他各界人士,与诸多有识之士取得共识,获得他们的支持。

为创办河田中学,彭史饶不辞辛苦,奔走陆丰西北区(今陆河县)各地,与当地各姓族知名人士磋商,并于1934年春正式进入筹办阶段。后来,彭史饶在河田中学第一届毕业班同学录序言中写道:“本校自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由我河田各姓父老大会推余主筹备事,筚路蓝缕,筹备数月,是年暑假始稍就绪,乃招生开办。余又为大会推选任校长。”

1934年秋天,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办,在克服诸多艰难困苦之后,彭史饶为之奔波和劳累多时的新中学——河田中学(陆丰县立第二中学)终于办起来了。这时,彭史饶也从筹办负责人变为河田中学的创校校长。1940年,彭史饶突然被从河田中学校长上调离,但他没有自嚗自弃。紧接着,彭史饶又于1940年秋在陆丰县水东(今陆河县水唇镇)创办了吉云中学,并担任首任校长。吉云中学乃取当地代表性地名“吉溪河与五云”之意,学生主要来自水唇、仑硁、五云、上砂、下砂等地。也就是说,彭史饶一手创办了“河田中学”和“吉云中学”。一人独自创办两所中学,这在海陆丰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

据其子彭竞雄回忆,彭史饶中等身材,清瘦白晳。因是中山大学文学系的高材生,所以其文学水平较高,诗文也写得不错,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因此,家乡各界人士,时常请其写门楼大字、匾额和对联。例如,“吉云中学”的校名,就是他亲手书写的。

不论贫富,他对任何学生都平等对待,不会因为学生的家庭原因就对其加以区分。他在学校对学生,在家对下辈的读书和为人,非常严格。谁如果不用功读书,不求上进,不尊师守纪,会受到他严厉的批评,丝毫不留情面。

彭竞雄回忆说,彭史饶在弥留之际,还不断叨念吉云中学,关心陆河的教育事业。其逝世后的当年秋天,有三位陆河青年想献资为彭史饶建墓立碑,但被彭史饶夫人婉拒。直到1985年,其子女才在其家乡择地为彭史饶安葬竖碑,墓址在陆河县水唇镇护硁枫林村圆墩山山顶。墓碑上镌刻着“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几个大字,这可说是对彭史饶一生最佳的写照了。

他的一生,为陆河的教育事业奋斗不止,培育了无数的山城学子。我认为,河田中学创校校长彭史饶先生的遗志,值得每位河田中学的学子谨记,我们应该学习他热爱家乡的精神和以实事报效家乡的做法,奋发图强,齐心协力,努力把家乡陆河建设好!(QQ:33079930)

谨以此文纪念母校河田中学建校八十周年(1934-2014年)!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引用和改写自《毕生为教育,风范后人师——记彭史饶为办学育人奋斗的一生》(作者:叶左杰、彭晋浓)、《我的父亲彭史饶》(作者:彭竞雄)等文。

             幽壹
2014年4月22日于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