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慧案:法治没赢的原因在于司法不独立

(2013-08-05 00:46:28)
分类: 时评

唐慧案:法治没赢的原因在于司法不独立

 

前几天,最新一期的《南方周末》以《唐慧赢了,法治赢了没有?》为题,重磅推出一组关于“永州幼女被迫卖淫案”的再调查报道。因为该组报道彻底颠覆了此前国内大部分媒体及网络上受害母亲“唐慧”的形象,对唐慧有诸多所谓揭秘式的报道,从而引来网络热议。其中,有的网友对南周这组报道持尖锐批评态度,也有网友力撑南周这组报道,可谓众说纷纭。那末,南周这组报道,究竟有无问题呢?

我觉得,南周这组报道确实很有问题。首先,令人觉得非常奇怪的是:南周在这组报道之中,通篇采用的所谓“细节”,都是对唐慧不利的,口述人既有前后办案的相关民警、法检人员,也有受害幼女卖淫场所的成年性服务人员等。另外,还花了不小的篇幅去描述和强调唐慧的未成年幼女是“自愿”卖淫,而只字不提“不管自愿与否,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即属强奸”和“组织和容留未成年人卖淫即属协迫卖淫”等基本法律常识。不管怎么样,唐慧及其女儿是受害者,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南周在这组报道中,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问题。

有鉴于此,不得不让人怀疑:南周这组报道是预设立场的一组报道,先定下了要质疑唐慧的调子,然后才去搜集所谓“证据”,进而滤去对唐慧有利的声音,而只选取对唐慧不利的声音。这样子做出来的报道,实在很难令人信服。

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唐慧不能被质疑。唐慧当然可以被质疑,甚至也确实需要质疑唐慧,不能因为其是“受害者”,就认为其说的什么都是对的,或认为其什么诉求都是正确的。然而,质疑受害者,需要客观,媒体报道的时候,更要平衡各方的声音,不能只是简单地采信利益相关方的声音。毕竟,相对于公权力来说,唐慧等受害者始终是弱势的一方,媒体作为公器在质疑其的时候更需要慎重。

另外,该组报道虽然指出了“唐慧案”从立案到审判过程中,存在法律失衡的问题,却没有指出为什么失衡,以及要如何去解决问题。单从报道来看,是在把法律失衡的问题,简单地归罪于受害人无理上访,和归罪于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炒作。这显然是十分肤浅的,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政府对司法的干预,即司法不能独立,这才是导致法律失衡的最主要原因。假设司法能够独立,那不管受害人是有理上访还是无理取闹,也不管媒体是过度聚焦导致声音失衡还是毫不关注,通通都不是问题,根本就无法左右司法依据法律进行独立、公正、公开的审判。

因此,南周这组报道只是简单地通过挖掘所谓的“细节”,把受害者唐慧描述成是扰乱司法公正的闹访者,把媒体、网络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描述成是在妨碍和干扰司法公正,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试问:我国的司法若能真正独立,又何惧受害人的闹访和媒体的干扰?事实是:在当今中国,真正能够干扰司法独立的,只有公权力。

退一万步来说,假设南周这组报道是真的,那也是折射出地方官员可以为了“维稳”而任意揉捏法律,视两边施加压力的大小而偏向其中一边,想怎么判就怎么判。显然,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受害者和媒体,而在于整个制度赋予了官员可以肆意干预司法的权力。

总之,就“唐慧案”来说,法治没赢的根本原因,在于司法不独立。司法不独立的原因,不在于受害者的闹和媒体的炒作,而在于赋予了公权力(官员)可以任意左右司法的制度。假如这种制度得不到改变,那么司法就始终无法独立。那末,法治自然也就始终无法赢了。(QQ33079930

 

幽壹

201385于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