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能挑动“族群对立”
(2012-02-07 09:23:11)
标签:
香港客家人族群广府民系械斗杂谈 |
绝不能挑动“族群对立”
近期,香港某媒体刊登排斥内地孕妇的广告海报,不仅引来大陆与香港网民的普遍关注,而且网上陆续出现了国内不同的城市各种版本的排外海报,引发各地网民的激烈讨论,网上更时有恶语攻击和极端表述,这些言语极大刺激了一些“本地人”与“外地人”原本就彼此有些对立的情绪。在其挑动之下,各地也相继出现族群或地域对立的苗头,这极其可怕。
历史上,关于地域或族群对立乃至互相仇杀,曾经带来极其惨痛的教训。例如,广东历史最为惨烈的一次族群对立,是发生在140多年(1856-1868)前的“土客大械斗”,主战场为鹤山、恩平、开平、新宁、高明和阳春等县,当时这场长达十余年的大械斗,曾造成土客(广府人和客家人)双方上百万人被卷入,数万人被杀,伤者无数。(详情可见刘平著的《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等土客冲突的相关书籍。)
生活在粤中(珠三角)的广府人(讲白话的)和生活在粤东(梅州、潮州、惠州等)的客家人(讲客家话的),祖先都是从中原迁来且杂有原百越族血统的汉族人,两者都在广东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千百年,只是因为到来的时间的先后不同,加上各自讲的方言习俗不同,所以才分为汉族的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又因为广府人来得较早,所以成了粤中的“土著人”,而客家人来得较晚,所以成为了定居在粤东的“客家人”。
清朝初年,粤东(梅州、河源、潮州、惠州)的客家人因本地人口稠密、土地贫瘠,于是纷纷南下到较为富饶、人口经清初战争之后较为稀疏的广东中西部(珠三角和粤西)谋生,或租地或垦荒或买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在当地占据了一定的土地,人口也发展得相当快,加上客家人历来有聚族而居的传统,于是逐渐成为当地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客家人多了,难免会挤占当地人(广府人,又称土人)的利益,尤其是在科举名额(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录取名额)上,更是极大地触动了当地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当地的广府人也极端歧视迁过来的客家人,因为双方讲的语言不同,所以视其为“非人族类”。于是双方逐渐开始引发摩擦和冲突。这时清朝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对双主加以的利用、挑拨,以及对两者的冲突处理不力和不公,结果终于在清朝咸丰和同治年间,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旷日持久,死伤惨重的“广东土客大械斗”。这场械斗持续时间之久(12年),规模之大(双方先后有数十万民众投入大械斗),死伤之众(土客互有死伤,先后共死亡两三万人,伤者不计其数,还有被俘获人员被当猪仔卖到海外),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土客冲突给当地民众(无论是土方的民众还是客方的民众)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唯有官僚地主坐收渔人之利。想想看:这场“土客之争”的源起(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利益之争),跟现在香港等地爆发的“忍够了”的地域族群冲突何其相似?这段不堪回首的惨痛历史证明:挑动地域或族群对立,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稍有不甚就会引发一场又一场的流血冲突,最终受害的还是双方的普通民众。
同一个家庭,各成员之间都难免有时会吵吵架,何况中国这么大,又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呢?因此,任何人出现一些情绪,有一些不满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对事不对人,要有包容之心,千万不能不知轻重,不负责任地扇风点火。一定要认识到:不管哪里人,都是中国人。因此,绝不能够通过将某一地域或族群的人“标签化”,对一群人进行孤立、漫骂和批斗,这是十分不合理的,也是极其可怕的。
中国古语云:“家和万事兴”。同是中国人,本是一家人,彼此应该和和气气才对。在此,笔者希望无论是香港人与大陆人,还是城市人与农村人,又抑或是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大家都要心存包容之心,如果有什么不满,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去表达诉求(尤其是香港,既然港人一贯自认是香港是法治社会,那么假设政策有问题,则更要通过法律的途径去解决),而不应该将其归之于某一族群的全体民众。
总之,不管是谁,都在地域和族群问题上一定要慎重,绝不能挑动彼此的对立或仇视,那样很危险!(QQ:33079930)
幽壹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yi009
幽壹
2012年2月7日于深圳
幽壹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yi009
2012年2月7日于深圳
前一篇:我这一年
后一篇:要先保护好陆河的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