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韩寒不能单靠“阴谋论”
首先声明的是:我从来就不是什么“韩粉”。在韩寒2011年年底抛出“革命三论”之前,我鲜少(如果不是没有的话)在网贴或微博上提及韩寒的文字(不像有些人那样肉麻)。
韩寒自从抛出“革命三论”之后,引来广泛质疑,近来,麦田更是指其十几年来的文字,全部非其本人所写,都是由他人“代笔”,即韩寒纯属“商业包装”出来的。由此,使网络上形成了“倒韩派”和“挺韩派”,两者互相对立争论。
韩寒是不是就不能被质疑呢?不是的!韩寒当然可以被质疑。韩寒究竟是不是“团队写作”?我认为一切都有可能,就算有也不奇怪。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怀疑而己,并不能在缺乏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就判定韩寒的文字全部由他人“代笔”。
看了麦田近期写的几篇攻击韩寒的文字,尤其是他的最新博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发现这些文章表面上打着“揭露”的大旗,似乎曝出了很多“猛料”,但实质上则“阴谋论”的味道太浓,有很多“硬伤”,用来支撑其论点的论据基本是靠猜的,缺乏实打实的证据,所以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一下,麦田质疑韩寒过程中一些不可被忽视的硬伤:
第一点:麦田在开文的开头,仅因韩寒的父亲韩仁均当年恢复高考后曾考上大学,但上了一段时间后因病(肝炎)被大学要求病退,就说他因此对教育制度怀恨在心,一直在帮韩寒代笔骂中国教育制度。我认为:这个臆测很没道理。
说到这里,先说点个人的事。我父亲当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也参加过77年和78年的高考,两次都入围了,是当时所在公社(广东汕尾陆河县河田镇)中极少的十几个人之一。可是,他也因为体检未过关(鼻炎),而最终未读成大学。然而,他没有因此就意志消沉或对教育制度怀恨在心,帮我“代笔”骂教育骂社会(我和韩寒是同岁的人。有意思的是,我八九年以来所写的数百万字的网文,网友们也一致认为文笔老到,似是五六十岁的人所写,我想:或许文笔老到就是我们这代人所具有的共性吧),而是回到乡村,从民办老师做起,边教书边读函授,然后考到“转正”,并一直教了三十几年的书。
说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一点:没有真凭实据,不能简单地靠联想推理就认定韩寒的文字就是由他爸爸“代笔”的。我估计韩寒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同我与我父亲的关系一样,他父亲(包括其个人经历和言行等)对他的影响肯定很大,会对他的价值观、人生观、文风等产生重大影响,但不能据此就说韩寒的文字是由他父亲“代笔”。
第二点:麦田在文中说韩寒参加了两届新概念作文考试,第一届得了第一名;第二届则只得了“安慰性质的”二等奖。据此就认为韩寒参加的第一届获的一等奖是比赛有猫腻。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写作的人,如果遇到合适的题目,加上合适的氛围,一旦爆发,可能会写得很好,否则的话,也可能大失水准,发挥失常,写得极差。尤其像新概念作文大赛这种现场限时作文比赛,前后两次比赛,年轻的选手如果写出两篇水准相差很大的作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一定每次都发挥那么好嘛。
另外,麦田指韩寒的得奖成名作《杯中窥人》似不可能由一个17岁的孩子所写,我再次细看了一遍,真没看出这篇文字为什么就不可能是由一位有才华的年轻人所写呢?麦田自己在文中给出的理由却是自相矛盾的。麦田一会儿说韩寒在文中拉来拉丁文,这对于一个连英语都不顺溜的17岁少年,这似乎不可能是现场写作;一会儿他又说这个为显摆学问的拉丁文,其实拼写错了。看好了,麦田是说这篇文章的拉丁文拼写错了。那么,这或许就证明了此文是现场所写(这样才拼错了?),也能解读为该文确是韩寒所写(按麦田的罗辑:英语不顺溜,拉丁文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拼写错了?)。
第三点:麦田在前一篇文字中,说韩寒之所以不开微博,是怕微博的互动性太强,不好操控,容易露出团队炒作的马脚,要通过微博炒作成一个大师不容易。然而,他在这篇文字中又说罗玉凤、宋祖德利用微博,欲通过团队把自己炒作成公知(证明微博是可以用来炒作的?)。而在麦田2010年的一篇博文中,他则说韩寒的博文永远是“紧跟热点话题”,用“一流的文笔”加“正确的态度”,博得读者的喝彩。
说到这里,我就觉得很奇怪:如果按麦田的说法,韩寒的炒作团队既然能够“永远紧跟热点”,又有“一流的文笔”,并知道什么是迎合网民的“正确态度”,并且又喜欢炒作自己,那似乎更应该像罗玉凤、宋祖德那样赶紧开微博炒作自己才对啊?那样的话,以韩寒的知名度,超越姚晨,当个天下第一微博也不是什么难事啊?怎么又会如麦田另一篇博文所言:因为怕互动露馅,所以才不敢开微博呢?麦田这些话,不是在自相矛盾吗?
第四点:麦田指韩寒在现实中的表现(视频节目)远不及其写的文章精彩,这也成了他指责韩寒由他人代笔的所谓“证据”。笔者认为:这点似乎也不能说明什么。据我的了解,包括我自己在内,有许多写文字的人(尤其是写网文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媒体或社会公众时,展现出来的谈吐能力往往会不及其文字能力,有些甚至表现极差,几乎可用呆若木鸡来形容。甚至还有极少一部分人,写文章一流,甚称大师级,然而一到现实生活中,却半天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如果仅凭这点,根本无法证明韩寒那些文字不是他自己写的。
第五点:麦田这篇博文中,所谓最大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通过跟踪和统计,指出韩寒一些博文是在其参加赛车比赛期间发布出来的(不是在比赛的时间段,而是在比赛的前一晚或前后一两天),据此认定韩寒的文章是由他人“代笔”。客观的说,麦田说赛车手韩寒在赛车期间无法写千把字或几千字的时评,这实在是太过牵强了。因此,这几天这点已经被国内许多知名的写手用自己的事例进行了反驳。
其实写文章并不是就要关起门来,七天七夜不出门,不做其它事情,才能写出来的。尤其是网络文字,因为它不是正式的“论文”,不怕小错漏,所以往往不需要太过严谨,因此速度往往可以很快。有时候,洗澡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有可能由一个灵感激发,一下子写出洋洋洒洒一两千或者几千字来。至于麦田所指的“搜索资料”,也完全不是问题。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便搜一下,大致的情况就能掌握了。赛车手又不是24小时在比赛,利用比赛期间的空闲时间写篇时评文字,这有什么好出奇的?
以我自己的经验,觉得韩寒在赛车的间歇写一篇千字左右或几千字的时评,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写一千来字的时评文章,包括修改在内,我大多也是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内可以完成。尽管我写的文字没法和韩寒的文章相比较,但至少也能说明,这个真不是什么问题。至少不能单凭此,就认定韩寒的文字是由他人“代笔”。
总的来说,麦田这篇貌似有很多“猛料”的文章,其实基本上是根据主观臆测而来,靠的是蒙和猜,属于先有了结论,再去搜罗“证据”的“论证写法”。麦田认为自己办不到的事,身边一些普通人办不到的事,就天下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办到,这就过于“个人经验主义”思考问题了。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完全经不起推敲。
笔者认为:质疑韩寒,一定要建立在“真凭实据”上,不能单靠“阴谋论”,通过主观臆测就轻易下结论。在没有找到实打实的“代笔证据”之前,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我选择继续相信韩寒。当然,相信绝不等于盲从,如果认为韩寒的言论有错,也一样会对其进行驳斥。这就是我的态度。(QQ:33079930)
幽壹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yi009
幽壹
2012年1月18日于深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