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蛇

(2006-09-20 21:41:57)
分类: 散文
怀念蛇

    蛇,一种喜欢冬眠的“冷血”动物。每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它总是默默地躲进洞穴里,静静地待着来年的春回暧花开,以便再重出江湖。

    一般而言,国人对蛇并没有多少的好印象。故它自古就拥有狡猾、恶毒、邪恶等的坏名声,且基本上可说是贪婪、阴险、恐怖、邪恶等满带贬义意思的“代名词”,几乎谁也不会把蛇与美好的东西联想到一起。这些从存留在我们言语中那关于蛇的种种饱带贬义的词语上,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例如我们比较常用到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牛鬼蛇神”,“虎头蛇尾”等词语,里边的“蛇”就无一例外地带上了贬义的意思。

    另外就是在我们广为流传的种种民间传说中,蛇大都也是“妖精”的形象,或幻化成人形;或就那样直截了当地出来害人。当然,这时也免不了还会出现一个道士或和尚出来拯救苍生,将蛇妖或蛇精搏杀掉。总之古往今来,几乎从未见“蛇”有什么好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当然,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那脍炙人口的《白蛇传》了。在那个美丽的传说中,白、青二蛇仙是那么的深受人们喜爱,以至于人们全都可以淡忘她们是“蛇”的事实。不过不可避免的,她们的命运也仍是多舛。白娘子被法海老和尚的那雷峰宝塔一压,就是几百年的脱身不得。最后虽是得儿子解救,然斯时许仙却早已仙逝,终是未能得享与许仙双宿双飞的幸福。总之人蛇总是两途,所以许白二人的命运,从那一开始就注定必将会以悲剧收场,而绝不会有第二条路可走。

    久未逢蛇,不见它的踪影已有好多个年头了。还记得在年幼的时候,家在乡村,所以常能在不经意间见到它溜达于田间地头;没于青青阡野。它的行迹总是匆匆,去无影而来无踪,似总有那忙不完的事,又或总是深深地因害羞,而不敢与人照上面。那时偶尔还能在田间地头撞到蛇蜕皮后留下的死皮,我们常喜欢捡来把玩,然后拿去捉弄女孩子。

    我觉得,蛇就算不是人类的朋友,也绝对是一种于人有益的动物。一般说来,倘若不是刻意去招惹它的话,除了眼镜王蛇外,其他所有不管有毒无毒的蛇,一听到人声就会立马逃之夭夭,因为它一般都不愿与人为敌。

    在农民耕种的田间地头,还常能见到它们搜捕那些偷粮硕鼠的踪影。虽然硕鼠个个狡猾如狐,把洞造得既深沉又曲折,但仍是逃脱不过蛇这个“追踪高手”的追踪。因为蛇天生就是“追踪高手”料,它们具有那种天赋。它们那独特的生理构造,使它们可以完全无惧于鼠洞的曲折。

    在我的印象中,与蛇最深刻的一次交往,当数多年前在老家的那次了。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那天在我的家门口突然闪现出了一条蛇,就是那种头上有点黄斑,我们家乡称之为“黄头龙”的无毒小蛇。

    从小到大,蛇可是我最害怕的东西。我不惧神、不怕鬼,却独独对这滑溜溜的家伙又敬又畏。敬是因为有时觉得它很可爱;怕则是因为怕被它咬上一口。所以那时它虽然只是默默地横卧在我家的屋檐下,但我还是立马就去找了根棍子来想把它轰走。可没想到的是,它却把身一横钻进我家去,直溜到我的床底下躲起来。那时候,我的床底下存放有很多杂物,很方便它的躲藏。

    天渐渐地黑下来了,可直到我上床睡觉,任我怎么鼓捣,床底下就是没有半点动静,它是存心跟我耗上了。那晚我一直都不敢合眼,心里怕极了,老怕它爬上床来缠我。后来也不知过了多久,我才迷迷糊糊地睡下了。

    第二天醒来后,原以为会有什么不得了的事,却发现什么都没发生,它了无生息地不知所踪了。爸爸说,它应该是在晚上的时候,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溜出去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条蛇,也不知它后来的命运怎么样,挺挂念它的。

    这是我最后一次与蛇“交往”,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从那以后,虽然也见过蛇,但却全都是那些在餐馆里待宰的蛇。

    其实一个地区蛇的多寡,是可以当做环境好与坏的“晴雨表”。因为,蛇对周遭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而毒蛇尤甚。蛇出现的频率越高,就表明当地的环境总体水平越不错。令人感叹的是:今天我们环顾四野,却很少能见到那令人既敬又畏的家伙了!

    这些年来,蛇是一天天地少下去了,它们大都化做了贪嘴人类的口中佳肴。据说我们中国人吃蛇,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甚至早在《山海经》上就有记载。而在民间,亦向有“秋风起,三蛇肥”的谚语。可见吃蛇文化浓厚得很。

    吃啊,吃!或许,再过若干年后,我们或我们的后代大概就只能在书本上见到那种充满野性美的野生蛇了。

    蛇,你这令我又怕又爱的家伙,究竟何时才能再在野外见到你那撩人的身影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