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底为《书法报》“知识之窗”撰写的稿件发表于2016年4月15日《书法报.硬笔书法》第8期。以下是我的原稿以及报社定稿后制作的电子版图文。
书名:《特等奖钢笔字帖》
编辑:《中国钢笔书法》编辑部
出版:《东方青年》杂志社
出版时间:1986年10月
印数:61万册
定价:0.80元
出版信息:
上世纪八十年代,党中央重提“四化建设”,大批有志青年求知若渴,写一笔好字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从而使硬笔书法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硬笔书法开始进入学校课堂,全国各地各类硬笔书法赛事此起彼伏,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相继开播硬笔书法讲座,几乎所有的综合出版社都发行了相当数量的硬笔字教材或字帖,凡此种种,促使硬笔书法事业在发展上建立了比任何文化艺术门类都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时代影响,练字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新风尚,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朋友及中小学生自觉投入到硬笔书法的学习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与全国多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中国钢笔书法大赛”。随后,《中国钢笔书法》编辑部向这次大赛中的十位特等奖获奖者约稿,结集出版了这本《特等奖钢笔字帖》。此书与《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获奖作品荟萃》一同刊印发行,它们是1986年中国硬笔书坛竞相绽放的两朵并蒂之花。
书籍内容:
此书为32开平装本,全书124页,封面第二页收录沙孟海,林散之,启功,王学仲,沈鹏等名家为推动硬笔书法事业发展而书写的题词。扉页由首都师范大学高惠敏教授作序。内页所选名家散文均由《中国钢笔书法》编辑部拟定,分别由马明、刘惠浦、赵彦良、曹宝麟、任平、张秀、仇寅、顾仲安、葛全胜、张杰等十位1985年“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精心书写。
书法特点:
此书大致分为楷、行、草三类书体,所书作品特色鲜明,各有不同面目。马明硬笔草书作品线条刚柔相济,有毛笔韵味,受林散之书风影响,有较高的艺术造谐;刘惠浦硬笔楷书作品古朴灵动,用笔十分精致,结体自出机杼,有魏晋小楷遗风,功力深厚;赵彦良硬笔楷书作品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欧体意味很浓;曹宝麟硬笔行书作品字势沉着飘逸,有米芾“刷书”骏快飞扬的神气;任平硬笔行书作品采用横向书写,运笔快疾,线条圆劲,字势连绵不绝,书风潇洒谨严,风格独具。张秀硬笔楷书作品点画刚劲明快,字势一笔不苟而又气韵生动,书风古朴清雅,有明清闺秀小楷的风格;仇寅硬笔楷书作品用笔秀劲遒丽,点画斩钉截铁,结体中收外放,有褚遂良楷书神韵。顾仲安硬笔行书作品字形清劲秀丽,行笔抑扬顿挫,结构中密外疏,笔势开张;葛全胜硬笔行书作品线条飘逸潇洒而又不失法度,书卷气很浓。张杰硬笔楷书作品兼有行书意味,波捺伸展,字形大小错落,不拘一格。
意义:
“1985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作品是从一百多万件参赛作品中产生的,他们的参赛作品是经过多次反复地“沙里淘金”,层层遴选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去揣摩十位特等奖书写者娴熟的用笔技巧;感受他们对结字和布局章法的匠心营造;体会那种瘦硬线条跃然纸上的律动......可以这样说,他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硬笔书法事业的拓荒者,因而此书对当时全国广大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是一本由实用进入艺术殿堂的硬笔书法代表作。http://s5/mw690/001lxbUBzy79bPWEviY54&690
http://s2/mw690/001lxbUBzy79bPX9xbr91&690
http://s2/mw690/001lxbUBzy79bPXIXa991&690
http://s4/mw690/001lxbUBzy79bPYd4sP4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