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过的一些国家中,肯尼亚是最不同的、最令人兴奋的,也是与我们平时的生活反差最大的:各种野生动物近在咫尺,非洲大草原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幻着多姿多彩的荒野美。这一切都是非洲为人类、为地球做出的贡献,我们应该高呼:“感谢非洲!”
http://s12/mw690/49929342tda7b32d48dbb&690
http://s2/mw690/49929342tda7b3aab58b1&690
http://s15/mw690/49929342tda7af739963e&690
(以上是本人和kangkang发布在微博上的这次肯尼亚狩猎之旅的部分照片)
旅行的过程,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使人不知不觉地对这片净土以及在这片净土上生活的所有动物产生了敬畏之心。大到非洲象,小到蹄兔;从凶猛的食肉动物到温顺的食草动物,它们都按照各自的方式在荒蛮的草原上休养生息。非洲草原是野生动物的家园,是人类留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我们人类已经习惯了驾驭其他生物之上,却慢慢忘却了在地球这个银河系中微不足道的星球上,人类只是各种生物中的一种,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只不过大自然赋予了人类高于其他生物的智商。现在人类主宰了地球,占据了几乎所有宜居的地盘,其他动物只能退让到恶劣的地方生存。人类成为了动物的“上帝”,掌握着它们的生杀大权。人类的现代化和对自然界的贪婪索取,是其它生物的灾难。
非洲人用他们的“不发达”为地球留下了一片净土,让我们还能够看到原始的、狂野的野生环境。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而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原始、古朴而看不起他们。我举双手赞成我们国家对非洲的援助,抛开其中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这是对非洲在环保方面所做的贡献的补偿。
这次肯尼亚狩猎之旅处处精彩,事事难忘,以至于一直在游记的框架上纠结。最后还是决定按俗套:旅行的顺序。那么,游记的开头首先应该是“行前的准备”。
打预防针
提到非洲,人们比较担心的是各种热带传染病。在入境肯尼亚的时候,被要求出示“黄本”,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疫苗接种或预防措施国际证书》,那里记录着接种疫苗的情况。我们在行前的一个月到和平里北街的“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和平里医院西侧)去接种防治“黄热病”的疫苗。根据中心工作人员的推荐,我们又增加了“霍乱”病的预防:现场口服了第一粒疫苗,第二粒是第7天服,第三粒是第28天服。后两粒“霍乱”疫苗需要带回家放进冰箱冷藏。因此至少应该行前1个月开始口服。
另外,疟疾也是非洲最频繁发生的寄生虫病,它由蚊子传播。由于疟疾是寄生虫引起,不能靠疫苗产生抗体,因此防蚊是防疟疾的首选方法。在防疫中心我们买了军用的“长效驱蚊霜”,号称驱蚊10小时以上。不过,也许我们去肯尼亚的时候正值旱季,所以基本上没有见到蚊子。
准备衣物
在我们的印象里,非洲是一个酷热的地方。实际上,肯尼亚虽然在赤道上,除了沿海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地带,海拔在2000米左右,气候温和、清爽宜人。中午最热的时候,只要不在太阳底下就不会感觉热,而早晚还有些凉意。在马塞马拉,我们早起坐热气球,同行的朋友穿了一条薄的速干裤,冷得直跺脚,热气球的驾驶员Mike幽默的说:你在跳舞吗?所以短袖衣、牛仔裤和冲锋衣都是必要的。
带些闲置物品
我们可以为非洲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每家都有不少闲置的衣物和日用品,不妨带一些去。或者旅游结束后,将一些物品留给他们,轻装回国。还可以带一些糖果,一是以备不时之需,二是分发给小朋友。我们在离开肯尼亚的那天,大家都翻箱倒柜,拿出不少东西:水杯、雨伞、雨衣、衣服、围巾、晾衣绳、塑料夹子、剪刀、指甲刀、签字笔等送给热情服务的宾馆服务员和尽职尽责带我们看动物的司机,他们都高兴的乐不思蜀。但是也有他们不要的:一个朋友把一个漂亮的束头发的头绳送给黑人,黑人不要,说:“我们没有头发需要扎。”(因为黑人的头发永远长不长)我们都笑喷了。
http://s3/mw690/49929342tda7b8682d8f2&690
漂亮的围巾可以送给他的妈妈或姐妹或女朋友
http://s6/mw690/49929342tda7bae4869b5&690
“排排坐,分果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