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视角 |
自从参加工作,岁末年关,都是忙的不可开交,今天看到高泽龙的一篇《从互联网上的火车票大比拼想到的》的文章,还是想聊一下个人对此的看法,毕竟主观臆断还是轻松的。
春节将至,春运作为一个十几年话题,理应受到普遍关注,几乎每个外出求学或者工作的人都知道,对于所有做分类信息的人,没道理不知道,更没道理不关注。
有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春运期间一票难求,这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问题,无论政策怎么调整,“买票难”、“票难买”还是大问题,票究竟在谁手里,买过票的人都知道,印象里,炳叔对网上买票早有高论,也不用我多说。
真实的事例就是,无论看了多少网站类似“想买车票上XX网”的广告,一个朋友上网折腾两、三天,最终还是没有买到南下的车票:“都是票贩子,网上说的好,什么转让、只加5块钱手续费,真打电话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要是从票贩子那里买,我何必上网搜来查去浪费时间”、“现在Z字头的车,连软卧都卖光了,我费这事干吗?”,我知道,作为朋友,我本该安慰他,作为分类信息的从业者,我本该给他找出一条真实的、纯粹的“火车票转让”信息,但,沉默之后,我还是告诉他,“要么买机票、要么找黄牛,否则就别回了。”
应该说明,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说买火车票究竟有多难,虽然早在14天之前,一张面值为246元的直快车票(提前20天发售)黄牛们收手续费就已超过50了。
对分类信息来说,所谓需求,其实就是用户想通过你买到一张他觉得最好带有雷锋精神的转让车票,他们甘心在一看几十页,一页几十条的网页上聚精会神的找车票,情愿不停的输入网址,点来点去,那些非IT业者在电脑面前一坐一下午,目的,就是为了省钱!结果呢?那些自我标榜,甚至不惜重金频繁广而告之的网站们,却只能给他们一堆黄牛的联系电话。
需要谈到结果,在经过这个疯狂的PV增长期之后,结果就是那些因广告而来,因抱怨而去的网民将那些自诩“海量车票信息”的网站定义成黄牛网。——如此喜人的广告效果。
由此我想到了那些因“8万卖奥迪、10万售奔驰”这类信息被骗的人,他们的那些需求,目前的这个社会是否能够满足?或者说,是否靠互联网就能解决?再严重点说,所有这一切,是否局外人就能说清楚。追寻本质,那些“原价买车票”和“8万买奥迪”的人,在所谓“需求”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最后,把分类信息看成神的公告栏,又究竟是谁的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