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梦神奇方广寺
每当我们走进一个美丽的风景名胜,都能听到一个美丽的传说,美丽的传说外面都有一层永远难以揭开的神奇面纱,福建省周宁县玛坑乡的方广寺就是祈梦胜地而闻名遐迩。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慕名来到祈梦圣地方广寺,犹如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之中。在奇峰秀石丛林深外隐隐约约的看到寺庙轮廊,就像一个仙人云集之所。这个古寺不是得天独厚的风景闻名于世,而是祈梦文化美名外扬。
我们都是怀着十分虔诚的平常心态,步入这方圣洁的信仰净土,零距离接近通向心灵深处的栖息神奇世界。然而,千百年来,难以数计的善男信女,不谋而合地带着困惑和欲望前来祈梦,欲望求得“好梦成真”,或者从梦中得到指点迷津的美好愿望。使神秘的好梦境与现实生活有机的融洽与再现。方广寺是原供奉开山祖师活佛肉身坐像而闻名遐迩的古寺(活佛肉身坐像在寺中供奉了200多年,于大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农历二月初八夜肉身自然发火将其焚化)。寺中的祈梦传统便吸引四方。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信则有,不信则无,不同人不同的感悟,但人都应该要有对未来认知和对世界有畏忌心,由此,中国有许多关于梦的著作传世。我们似乎不能一概以简单的定义下结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最熟悉又陌生难以解释的,便是这有某种意义的梦。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那是中华传统的神秘文化。祈梦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是“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的说法。周代时,朝廷就设立了专门释梦、圆梦的官职。“夜夜游人问梦频。”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以梦文化为题材的优美动听的诗篇和梦验故事和传说,使祈梦文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神往。方广寺就是由于祈梦灵验而闻名于世。据《周墩区志》记载,“远近到寺祈梦屡著灵异”。故寺内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各有一进厢房,并排着床铺,最多时可容纳200~300多人。就是专门设置的祈梦之所,常年都有无数的善男信女正虔诚地躺在床上祈求得来理想中的美梦。
传说,明代的时候,有一远道而来的祈梦者,夜得一梦,梦见自己的眼睛碰到树杈上惊醒,立即起床,求寺中主持详梦(方言:解梦),主持听了“梦境”
就连连说好梦!主持认真详细地说:“眼睛称作‘目’,树杈乃是‘木’,‘木’与‘目’合在一起就是‘相’字,你将来能成为‘宰相’。”后来那人果然位居宰相之职,从此方广寺祈梦美名远播。还有,旧时周宁某村一对夫妇,30多岁了,还不能生孩子,就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祈梦求嗣。夫妇俩同时在方广寺“祈梦房”里安睡,熟睡中梦见一个草堆里摆着两个圆圆的石蛋,就捡起石蛋放进怀里。回家后不久,就生了两个男孩,一个取名“佛蛋”,另一个取名“梦应”。诸如此类的梦境竟枚不胜举。
方广寺,始建于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这座古寺著名的不是古建筑,而是祈梦文化。方广寺的祈梦与占梦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传递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玄机奥妙,依稀中诠释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谁都渴望天天有好梦,而且都能梦想成真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