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洗澡--父母课程后的实践和思考

(2011-10-08 16:39:08)
标签:

育儿

分类: 我的生活

 http://s12/middle/4991dbcdxaed663be362b&690



周四晚上,吕老师的课下课后,我去奶奶那儿接小谦,然后回家。

    到家快十点了,让小谦自己洗澡,我忙着收衣服做家务,小谦洗得很开心,新换的花洒可以变化几种出水方式。

    过了会儿进去看小谦是否洗好了,发现他拿着花洒往墙上喷水,我开始有些烦躁,告诉他不要往墙上喷水喷水,这样很浪费水,往你身上冲,又看到他的脖子背后还有些泡泡,就更是有些——(着急)小谦听了后还是继续玩着,我的火气就上来了,只好走进淋浴室,把花洒往他身上冲,这时小谦又开始用脚用力的踩水,水花溅到四周,我站在他旁边也被弄湿了,我和小谦说:不要踩水了,妈妈的衣服都湿了,小谦还是不听,继续踩,我已经忍无可忍,我再次告诉他不要踩了,洗好了可以出来了。小谦还是没停下来,继续踩着我,我一边帮他擦干身子,生气的掐了他一下,这下他停了下来。茫然的看着我,我把他提出淋浴房,内疚地问他:"疼吗?"

     很快我想起了吕老师这堂课布置的作业,要我们回家记录四次以上自己有心绪的事情。这不马上就发生了?

我很清楚这是我的情绪我的问题,按照吕老师说的,我的情绪我的问题应该要我要表达,让孩子知道。可象今晚我表达了,孩子还是不听话。我还是生气了,我还是动手掐了孩子一下。唉!!!

    中午和吕老师交流了会儿。吕老师再次耐心的指点我:原来我给的信息太多了,不用讲道理(这是十二条非正确交流中的一条,就象晚上和小谦说:不要浪费水!),行为指令要清晰。把可以和不可以说清楚。界限先给孩子。

要重复几次告诉孩子:水要往身上冲!水要往身上冲!小谦不听继续玩水,再次警告:不要玩水,现在要洗澡!继续不听,告诉孩子要接受惩罚,等下你要关在房间半小时,然后直接把水龙头关了,把孩子提出来,做这些要平心静气,不用带着怒气。

    经过吕老师的指点,我明白了什么是摄像机说话法,表达事实,处理当下。只表达我们当下看到的听到的事实,不加自己的主观判断推理说教等等,只处理当下的事情,不把对孩子原有的评价判断带到当下的事情上,这样我们的情绪自然会平缓很多,因为只看当下的事情,只用摄像机说话,告诉孩子应该做的是什么,简单的指令,多重复几次,孩子才可能真正听清楚我们在说的,

     吕老师教我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我是孩子,正在洗澡玩水洗得很开心,忽然外面传来妈妈很大声的训斥声,就象噪音一样,也没听清楚妈妈说的是什么(不要玩水,不要浪费水,水龙头要往身上冲等等),继续开心的玩着,妈妈忽然掐了一下,这下子真蒙了,不明白妈妈怎么这么生气了,就因为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生气了?这样的换位思考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的情绪是自己的,并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让我们有这样的情绪,也就是吕老师教我们的“我的情绪我自己负责”,我有情绪我要表达,表达了孩子不听话,那是孩子还没学会,还要训练,而孩子没学会要培训是妈妈的责任,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我的情绪我负责,我没必要生气。还得慢慢来急不得,我在学习,孩子也一样,也需要我们慢慢培训他让他学会这些。这些都需要时间,在实际生活操练中学习。这样的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细到我们和孩子说话时的语速,语气语调,都要平和,不急不燥,平和清晰。而这些外在行为的改变必须根源于我们内心情绪上的改变和调整。

我们应该学会处理当下,就象小谦,不把原来对小谦比较好动,调皮,花样百出等等判断加在洗澡这件事情上,能清楚认识到这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出问题,而不是孩子,在认识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就能平静的通过摄像机说话法告诉孩子:水往身上冲,以平静的语气语速多重复几次这句话,孩子会听到,若孩子继续玩水,没有停下来,就进一步告诉孩子接下来要有的处罚是什么,再接着孩子继续玩水,那就直接停止洗澡,把水龙头关了,执行刚才说的处罚措施。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会去做的。

     尽管吕老师的课才刚上过两次课,加上原来在宏泰的两次讲座,可短短几次课却让我感到莫大的收获。这样莫大的收获和喜悦真是我所料未及的,回家和老公,婆婆一起分享了一些,他们也一致觉得这样的课真是太好了。甚至婆婆感叹的说要是早几年能认识吕老师,上到这样的课该有多好呀。尽管我也明白小谦看似不听话行为背后的最大原因在于我的性格太急太快,太过情绪化。这样的自我剖析尽管让我有点难为情,可也只有这样清醒冷静的看清自己,通过父母效能的训练,慢慢的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能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让孩子能更好的感受到我们的爱,更好的获得安全感谢。

    应该说,关注育儿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小谦两岁多开始关注冯德全的早教,到《爱和自由》,蒙特梭利,《卡尔威特的教育》,包括早年的刘亦婷,《输在起跑线的哈佛男孩》等等,从网络上有名的一些育儿博客上更是看了很多育儿,教育方面的文章。可理论和实践总究有一大段距离,甚至是旁观者清,偶尔也有朋友在QQ上问些孩子的育儿问题,我还冒领专家一样还能给一点建议,现在想起来真是巨汗呀。明白孩子个体差异很大,明白育儿方法各异,只能寻找适合自己的,却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何学起,如何下手,如何改进。现在上了吕老师的课,真的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了。明白了点原理,慢慢懂得了具体的操练,当然刚刚只有两次课,接下来的课更让我们期待,期待有更好的收获和进步。

     在此谢谢吕老师!当然更重要的是感谢上帝!感谢上帝让我们认识了吕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课程,也期待我们能打开自己的心,能平静自己的心,慢些再慢些,静些再静些,和孩子说话时更慢些,听孩子说话心更静些,相信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光是幸福的,孩子成长的同时更是我们父母的成长。所谓孩子成就父母的慧命,为了孩子,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孩子和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一起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