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现代汉语之二:缪哲《荷塘月色》
(2009-04-10 16:34:06)
标签:
缪哲《荷塘月色》饮食杂谈 |
分类: 赖在人间 |
进去看了菜谱,有点茫然:看名字,似选自《诗韵合璧》或“景物描写大全”之类的书,如“杨柳枝”,“猛龙过江”,“乌云托月”什么的。洋朋友不懂,以为饭店还兼卖书,就对服务员说:“对不起,请把菜单拿来。”得知这就是菜单后,我们定一定神,声音颤微微的,胡乱点了几样。别的都忘了,只“乌云托月”还记得,乌云者,五六只黑蘑菇也,月者,一颗白煮去壳的鹌鹑蛋也。
可知这饭店不卖饭,是卖词的。我肚里不缺词,就后来一直没再去。这孔膳堂是否无恙,不得知。
还有种菜名,是与风雅或“中国文化的精髓”无关的。它或是弱者的不甘自弱,精神上逞阿Q之强,或是牢骚者的谩世。如日本侵华时,陪都重庆的馆子里,有一道走红的菜,叫“轰炸东京”——其实是“锅巴肉片”。再如钱玄同的一个堂叔叔,因爱穿红缎子鞋、周作人等戏称为“红履公”的,就擅长做鸡蛋汤,他称作“总理衙门汤”,盖“红履公”早年游学西洋,后行走于清朝的外交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本衙的颟顸与混蛋,深有所感。做鸡蛋汤,鸡蛋不能囫囵个,得打混了。故“总理衙门汤”者,即“混蛋汤”也。这“红履公”,可谓谑而虐矣。
据说如今较大的馆子,每创一新菜,就请几个雅士来,为之起名字。这话我信。有一回在北京,朋友请我吃馆子,菜谱里有“荷塘月色”一道汤。我去厕所的工夫,他把菜就点了,其中就有这“荷塘月色”汤。什么东西呢?一坛子带汤的莲藕。我心里一恼,就叫了服务生来。
“这玩意,”我用勺敲一敲坛子,“我就当是荷塘了。可你妈的月光在哪儿?”
他一言未发,用手指了指我的头顶。
上面有一只新月形的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