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疍家(正体字为蜑,标准汉语为dàn;亦作蛋家、艇家、水上人等)是广东、广西和福建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属于汉族,但不属于汉族中的广府民系,而是一支特有的、濒临消失的民系。由于常年生活在游船上,他们的脚同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略有差别,因此在福建也被称作“曲蹄”。广东疍家人的母语为汉语粤方言蛋家话,语音与粤语广州话很近似,但有一些专有的词汇。
疍家的起源已无可考,有人认为是先于广府、客家、四邑等珠三角汉族民系到达珠三角的早期南方汉族人,也有人认为是古越族或古黎族等南方水上民族被陆上北方移民排斥,多年来形成的一种独特民体。(旦家在广东的汕尾海陆丰地区也有分布,应该是在福建,广东,广西的沿海的海岸边分布。据说海上旦家人是来源于古代的蒙古族,元末元军大败,有一部分军队沿黄河漂流出海,于是在海上生存下来。因为他们是外族,再加上元朝统治的黑暗和对汉族人的压抑,导致人民对元朝政府很痛恨,既然他们败了,就怕他们再上岸。于是以后的朝代政府都不让他们上岸。在陆丰市甲子镇的旦家人到了解放后政府才让他们上岸,并在海边退潮的滩地上划一大块土地安置他们。建立一个村,叫
新村(意思就是新建立的村),他们的语言我听不懂,反正不是闽南话,小时候还能听到,现在应该早就消失了,容入当地的语言当中了。旦家人在当地是没有地位的,特别是在解放前,他们更是没有地位,他们不敢上岸,一上岸,人家就要打他或者抢他们的衣服,财物,他们也没有什么财物可以抢的,他们穿衣服与当地人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是黑色的或者蓝色的,不是整件衣服是纯色的,用几块单色布弄弄成几大块,然后再缝拼起来做成衣服,这样的衣服我们当地人是不会穿的,当地穿的都是纯色的。据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衣服被人抢去。还有他们的结婚习俗也是不一一样的。
文章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068385.htm


导游介绍去当地土著民俗村参观,记得是蛋家人,可看到的不一定是,因为旅行时的资料不在手跟前,无法确定,这样的民俗村到处都是,在云南就看了好多个,门票不菲,进门后的表演还不得不掏钱,表演者期待的眼神让你无法拒绝,搞得很尴尬,给吧,门票已经交过,不给吧,不想让表演者太失望,最后心里很不舒服。

有美女相拥总是笑的很开心。





好像中国西南的土著民族的娱乐活动都是一样的,在云南看过类似表演,上刀山、踩玻璃、喷火、舔热刀。前几天在别人的博客上在桂林也有这类表演,说实话不是很喜欢,虽然演员们很尽力,看完没有享受的感觉,倒是有些悲凉。


旅行团全是成双成对的,单身的儿子被迫当选为新郎,儿子对小新娘吓得要命。

儿子非常后悔这次经历,说他再结婚就是二婚了。安慰儿子,只是个游戏而已。

民俗村参观结束后,来到草莓园。

这茬草莓已经接近尾声,很小的草莓,还没红透,但很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