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3.15晚会,一老太太多年来大肆举债购买保健用品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类似的案例,大都是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的寂寞,孤独,无法排遣。骗子们恰恰利用了老人们的这一弱势,几句好话一忽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能脱口而出,为了钱什么好听说什么,只把老人听得五迷三道,心花怒放,就忍不住掏钱,甚至借钱买单。
看起来有些疯狂,却是赤裸裸的社会存在。
现实的社会中,老年人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群体。
最近养老金入股市,延迟退休等再次摆上案头。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养老负担的日益沉重,如何有效化解将是未来长期的难题。
很多子女都远离了父母,在异地他乡创业和生活,只有逢年过节,如十一春节这样的大假才回去探望年迈的父母,很显然,这对老人们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样的难题和矛盾中,投资机会却跃然眼前。
从投资股票的角度看,养老产业因为巨大的社会负担,而不断受益。
老年轮椅,老年便盆,老年尿不湿,大输液,电子血压计,智能血糖仪,酒精棉球,高血压药,糖尿病药,心脏病药,抗抑郁药物,保健品,以及各种癌症用药,神经修复用药,心脑血管药物,便秘用药,等等。这些东西在我们这个国家都卖得很好,很火,因为需求日益庞大。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越来越大,没有谁可以视而不见。
此外,知名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也是盈利大户。
在A股一些富有实力的医药企业,甚至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也都对医院这块业务虎视眈眈。
A股最有代表性的医院产业,就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其中通策医疗更是名副其实的十年十倍股。
细看通策医疗的净利润增速,其实就是四平八稳,没太多激动人心的地方,但这几年开始估值高高在上,就是便宜不下来。
原因很简单,物以稀为贵,稀缺的东西当被市场充分认识到,它就不再便宜,也很难便宜下来。
这样一对比,那些富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医药企业,当它们加入医院产业这块蛋糕的时候,估值是否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呢,机会是否更胜通策医疗呢?
一切还是以业绩说了算,一切还看投资者的眼光。
此刻,汤潮的《一亩田》就这么在耳畔响起---
梦中的小河在潺潺的流淌
流淌在我魂牵梦绕的小村旁
夕阳西下妈妈流泪的脸庞
他在盼望他的儿郎
多久没有闻到家中炊烟香
多久没有坐到苍老父亲身旁
多久没有看到我那儿时的伙伴
多久的多久我还在路上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