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医药行业不断走出牛股靠什么?
一些老牌国企为何牛不起来了?
我们看到国家对于医药企业的招标逐年降价成为了大趋势,受此影响的企业少之又少。
医药产品各种原材料逐年涨价,尤其是人工费用年年攀升,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一些创新型的医药企业通过超募手里有了大把资金,不断进行同行业并购,或者推出新品抢占市场,以消化国家医药招标的不利影响。
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创新型医药企业基本都是民企,老板手里持有大量自家股票,股价的涨跌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经济利益。谁都想让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他们有并购和创新的动力,这个动力是十足的,都卯足了劲。
反观那些老牌国企,董事长手里基本都没有自家的股票,或者持有的很少。股价的涨跌对于他们个人的经济利益没什么影响,一年下来年奖该拿多少是多少,一分也不会少。哪怕股价一年跌去了50%甚至更多,他们的工资奖金也不会减少。
一比较下来,投资人的利益,在国企和民企中,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
近两年曾经被人津津乐道的云南白药,天士力,东阿阿胶,片仔癀,同仁堂股价总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起不来。个中缘由值得思考。
换个角度看,如果云南白药是民企,以现在的盈利能力,恐怕早已被炒作到了千亿市值以上。
这不是笑话。
这只是现实。
你不必大惊小怪。
时代不一样了。
人们的思维变了。
投资人做生意,第一个要考虑的是我投入的成本什么时候能收回来,何时能盈利,最好大幅盈利。这其中时间成本是第一位的。
创业板受捧,绝不是偶然。
照此逻辑发展下去,创业板指数在3年之后就有望超过上证指数。
如果未来3年之内创业板指数超过了上证指数,你也没必要吃惊。
看一看上证,基本都是大型国企当道。
看一看上证,那些大型国企,尤其是中字头的国企自2008年以来给投资人带来了什么,累累的亏损,腰斩了又腰斩,迎来的是骂声一片片,以及投资人的心灰意冷。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可以说,股市里国企和民企的变化,实际上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这个潮流是不断变化和向前的,不可能落后。就像人们追求生活品质,都向往更好的生活,并持续为之努力。
股市这潭水,越来越深。
因为成批垃圾企业的退市太难,难上加难。这和国人的性格,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不像欧美国家,你经营不行该退市的就退市,谁也别抱怨,谁也别拉横幅抗议,愿赌服输,买者自负。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股市,要走到欧美这样,肯定不会一蹴而就。
但毫无疑问,将来这是大方向。
时间多久,谁也说不好。
至于砖家们动不动拍出的牛市言论,你只当个笑话就行了。
当然从国家最高层面如有大的动作,除外。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