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新的投资年代里,资本运作成了潮流。
可以说各类民企为了自身的利益,把资本运作运用到了极致,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五花八门的并购,让手游,移动互联网,智能穿戴,环保等热门概念一波接一波,高潮迭起。
之前,一个从来不投资股票的朋友对我说,你可以关注3D打印。那会的3D打印概念股鸡犬升天。市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行新的概念,就会有新的鸡犬升天。
你看,热门的概念让从来不买股票的人都耳朵听出茧子来了。
现在的资本运作,让一些曾经赫赫有名的企业光芒不再,甚至在一旁做了看客。
哪怕是弱周期的医药行业,也没有例外。
同仁堂,片仔癀,东阿阿胶,中恒集团,恒瑞医药,哪怕是老大云南白药,面对那些资本运作,也直呼看不懂。
风向的转变,一切源于利益。
其一,从企业制度方面看,同仁堂们几乎清一色的国企,董事长们基本不持有大量自家股票,对于股价的涨跌,他们在意的程度远滞后于民企掌门人。这一点上,天壤之别,你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其二,从未来发展空间看,同仁堂们在市值达到一定程度后,激动人心的地方少了,缺少足够的动力搞资本运作,估值上显然不如小市值的优势民企有想象力。
其三,从市值管理角度看,几十亿市值的优势民企,推向一百亿甚至两三百亿的过程,往往比几百亿市值的国企推向千亿市值,来得更快更合逻辑。这潜移默化成了中国股市的一大定律。
我想,不用再找更多的原因了。
利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仅老板利益这一点事实,就已经给民企和国企划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乐视网,华谊兄弟,蓝色光标这样的一些创业板企业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了后来者们的样板。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更多的民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已成愈演愈烈的事实。
仅从医药行业来说,5--10年后,云南白药的老大地位不保,更多的民企市值超越同仁堂,其实已不是什么大胆的预测了。现在谁也不敢小看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
现在上海莱士迅猛的炒到了300亿市值,让无数的人看不懂。
我曾经也看不懂。否则我肯定提前就埋伏进去了,也不至于现在只能看风景。
上海莱士现在的确是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OR故事,提前进行了疯狂的炒作。
换个角度看呢?
股票炒作的,不就是预期吗?只是人们对此的理解迥异罢了。
做到提前预判和埋伏,并承受98%的不理解和看不懂,即高手。
他们更容易从实体生意的角度进行选股,持股以及稳定心态。
......
附:
承受98%的不理解和看不懂,很难用过多言语表述,因为再多的内容对缺失投资信仰的人也无济于事。
只有一路动心忍性走过来的人,最有感触。
前一篇:实在
后一篇:博彩,是一场没有归路的零和游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