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从不相信眼泪

(2013-04-09 06:08:01)
标签:

杂谈

           

“2007年100万资金68元买入中国远洋,拿6年只剩下5万了,悲催……在中国远洋被“ST”后,一位自称持有中国远洋6年的股民在网上诉苦。

3月29日,中国远洋因连续巨亏而被划入“退市整理板”,至此昔日的蓝筹股“中国远洋”也被“*ST远洋”所替代,而其股价也从2007年10月25日67.84元的最高点,跌至昨日收盘的3.48元,五年间市值暴跌94.9%。”


对中国石油,中国远洋,中国铝业等一系列央企,包括银行,地产,煤炭,钢铁,有色等众多周期性企业,从2009年开始,我选择避让。那个时候我意识到了中国股市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大型央企,国企,无论它是谁,无论它业绩如何,我一律选择避让。事实上,鲜有哪家大型央企值得投资,更不能长期持有。这位持有中国远洋长达6年的投资者,显然没有做好投资准备,100万资金只看着2007年中国远洋涨幅巨大,就追进去了,他对这家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也可以说他根本不了解远洋到底是怎么样的经营模式。

昨天傍晚时分,和一位朋友聊天。

她说,自己买入了中国南车,同仁堂等股票,目前只有同仁堂赚钱了。

现在,中国南车从最高点9.17一路跌到昨天收盘价3.98。

我问她,怎么想到买南车呢?她说,不是说那阵(2009年)高铁很热吗?



投资的大方向错了,所有的努力都是事倍功半,徒劳。

我从不追热点,尽管经常有朋友向我推荐热点股票,尽管看着它们一段时间里涨势如虹,但可以看到的是不久以后它们怎么涨上来的就怎么跌回去。曾经的私募大佬,也有折戟在高铁股上的。不管对方是一个什么角色,资金量多大,投资的方向错了,就是功亏一篑。

对我来说,选股就是紧抓生活常识,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就摆在那里,我要求它们独一无二。稀缺的就有利基保护,别的竞争对手很难复制。它们具有高毛利率,高净利润率,低库存等一系列优势,盈利确定,买入它们,就好算账。不用担心大盘涨跌,也不用频繁追热点,更不需要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无论别的股票如何涨跌,我都不动心。我只专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几家企业,足够了。

股票投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认为就难在抵御诱惑上。

如何化解?耐人寻味。

一些牛散敢于重拳出击,尽可能多的拿住优质企业筹码,那么我想这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些人在买入之前,对投资的企业一定是做了足够的功课,对于企业产品,经营思路,未来发展空间等诸多因素都做到了心中有数。所以他们成了牛散,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收获颇丰。

在买入那些垃圾巨头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了它们的发展空间?还敢一直持有它们?那?

100万资金买入中国远洋,6年仅剩5万的悲催故事,一把辛酸一把泪,怎相忘于江湖?

可这又能怪谁呢?股市从不相信眼泪。

更有甚者,我曾在大巴车上听一位司机和售票员讲,我们散户就要买中国建筑这样的企业,因为永远不会倒闭,创业板那些小企业,创着创着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我听了,无语。


......




                 职业股民深陷交易强迫症 专家建议忌贪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在每个交易日红红绿绿的A股 市场中,有这样一批职业股民——他们近乎全职炒股 、热衷短线操作、一年四季满仓、屡战屡败而又偏执自负,他们是一批深陷“交易强迫症”的普通股民。

清明节前夕,在记者参加一场某券商主办的周末讲堂上,不少股民尽管年纪轻轻却已是满头银发,台上专家们大讲趋势、技术、基本面,台下股民聆听、抄录,更有自带笔记本复盘查看历史交易行情

相比市场中呼风唤雨的庄家大鳄,这些滋生于 股市 底层的草根股民更值得媒体关注,他们或病态或偏执的投资理念和操盘风格,常常使其身心疲惫,未老先衰,如何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并平衡投资与生活的关系,正是成熟投资人之诉求。

“交易强迫症”扰乱投资心态

“我老公全职在家炒短线,炒了四年,亏了三十多万。他好像走火入魔一样,一直骗大家他在挣钱。不过他心态出奇的好,没钱照样 消费 。最可恶的是他对儿子不闻不问,整天就待在屋子里,除了买些吃的就是电脑了……”近日,一篇以妻子口吻撰写的《说说我的“股神”老公》的帖子在股吧疯传。

伴随近期股市的连连下挫,“股吧”中各种吐槽话题也热了起来,其中“拯救老公”的帖子更是点击率甚高。这些“老公”往往具有这些特征——近乎全职炒股、频繁短线操作、屡战屡败又偏执自负,甚至全家卖房款套在股票上。

一位自称患上“股票交易强迫症”的股民坦言,自从2007年10月入市后,他已将买卖股票当成一种每天必需的活动,目前已亏掉了他和老婆的十几万积蓄,而他在过去几年中身心所遭遇的贪婪、恐惧与沉沦,更是常人难以体会。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熊市中遭受过身心煎熬的又岂止是普通股民。上海鼎锋资产总经理李霖君也曾在2008年最惨的时候,有30万股被摁在跌停上也要一整天才能卖光的心如刀绞记忆。

尽管各人的操盘风格和投资理念各异,但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生存,并最终实现盈利,却是每个股民和市场中人必须经历的考验。

切忌“贪婪”方能稳健盈利

“2007年100万资金68元买入中国远洋,拿6年只剩下5万了,悲催……”在中国远洋被“ST”后,一位自称持有中国远洋6年的股民在网上诉苦。

3月29日,中国远洋因连续巨亏而被划入“退市整理板”,至此昔日的蓝筹股“中国远洋”也被“*ST远洋”所替代,而其股价也从2007年10月25日67.84元的最高点,跌至昨日收盘的3.48元,五年间市值暴跌94.9%。

事实上,股价暴跌的蓝筹股远不止中国远洋一家,中国铝业二重重装等去年爆出巨亏的央企,分别比最高点跌去93.3%和77.47%。如果抱着长线投资去买入这些股票,几年间不但本金折损大半,而且还将备受心灵的煎熬。

在出席3月底的一场基金论坛上,基金界元老范勇宏曾对一直被国内基金业奉为圭臬的西方长期投资理念提出质疑。“上证指数10年前是2000点,十年后还是2000点,如果指数不断下跌却仍奉行长期持有的理念就有问题了!”

在变幻莫测的A股市场中,近年来“波段操作”正备受市场各路人士追捧。在新浪财经名博潘益兵看来,在股市里,应该休息时间多过折腾时间,一天到晚舍不得休息非要挖掘机会的,往往被别人当成机会给搞去了。

尽管很多职业股民也对“波段操作”深感认同,但为何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让自己歇下来,最终一再满仓被套而不得动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归其原因仍是“贪婪”心理在作祟。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人,不应有一夜暴富的心态,循序渐进,以小积大才是正确投资之道。

“做股票心态调整很关键,每天心情随着红红绿绿上上下下,沉迷于看盘面也不会有很好的收益。”知名私募大佬李霖君认为,投资者祛除持股的忐忑心理的最好方式是深入研究投资标的,他们现在越来越敢重手某些股票,甚至成为第一大流通股,惟其原因正是其比别人更了解这一标的。

(上海证券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