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那部分
(2012-07-18 08:32:58)
标签:
杂谈 |
红日药业昨晚公告停牌。原因是又要进行企业并购。
对收购上瘾的企业,我始终保持警惕,退避三舍。
看财务表报第一件事儿,我要看这家企业的货币资金累积情况。然后才是毛利率,净利润率等一系列指标。
一家企业,每年,甚至每个季度它的货币资金都在不断增加。说明这家企业经营有方,或者产品极为强势,体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做生意的本质,就是货币资金的不断累积。说白了,就是赚钱,持续赚更多的钱。投资也是这样。
红日药业,今年一季度业绩大增,来自于企业并购。之前这样的例子还有莱美药业。可它们的业绩持续性,值得商榷。也就是说,这样的企业,它们的未来在我眼里是未知数。我不太能看懂,也把握不了。它们不会成为我喜欢的企业类型。
莱美药业分别于2010、2011
投资,那就得是选择业务简单易懂的东西。像莱美药业并购的这些业务,我多半都不太懂。
我喜欢高效高质量的货币资金累积。企业的钱都拿去并购了,那货币资金自然会大幅减少。除非并购的企业能够持续创造超额的利润。否则会走向反方向。
我喜欢不差钱的企业,对那些动辄向股东伸手要钱的企业不感冒。我看重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如果总是依赖外界输血,比如多次再融资,那说明这家企业有硬伤。有硬伤的企业,往往也让投资者很受伤。
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我不看它的短期股价涨幅。短期股价涨幅大,只是表明有人愿意在这个位置花更多的钱买入,并不代表企业本身就优质,也不足以说明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就强,或者多么有投资价值。
有些上市不久的企业,管理层手握大把现金,就忍不住头脑发热。他们喜欢四处跑马圈地,往往也会造成高溢价,那是不划算的并购。甚至并购的业务和自己本来的主营业务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钱花完了,已经花上瘾了。那这样的老板就会打股东的主意,就会想法设法再融资。
我喜欢研究创业板企业,是因为创业板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未来。我也看好这一板块能够出现一些世界级企业。但目前来看,有这样基因的企业,那绝对是稀有。
稀有,其实是一种矛盾。
在这样的矛盾中,我发现投资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矛盾。
正因为稀有,那这样企业的股价,未来只能是一路上扬。尽管这其中也会有跌幅,盘整,但根本无碍。比起将来十倍,几十倍的涨幅,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矛盾中往往蕴藏着即将爆发,或者已经爆发出来的投资机会。
目前的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显露出了危机。我国的养老金正在不断缩水。这是个突出的矛盾。
因为通胀高企,人工费用,房价,各种物价都上了天。就是去超市买包咸菜,也得3--5块钱。更不用说别的东西了。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白酒,那是年年涨价,甚至逢节就涨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酒股,几乎都成了这几年的大牛股。这是一个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提升。未来这样的趋势或者说矛盾,依然存在。
现在乃至未来最确定的矛盾,就是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没有任何矛盾能比这个更突出了。
而这样显著的社会矛盾,在我看来就是最确定的最好的投资机会。
当酒股们一路引吭高歌的时候,能够与之抗衡的,只有“老龄股”,与老年人相关的股票。
投资这事儿,就是比谁站得高,看得远,就是不对等的竞争,或者说差异化竞争。
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竞争,就跟企业在商品市场竞争一样。那就得拥有不对等的东西,或者说差异化竞争的东西。
就像茅台是国酒,国酒只有一个。云南白药,片仔癀是国家保密配方,而整个资本市场,就这2家企业的东西是保密配方。这就是不对等竞争。它们可以自主定价,大多数医药企业就不能。那些官员们,大佬们喝酒就喜欢喝茅台,而别的酒就能很难替代茅台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你可以认为那是他们的面子或者说身份的象征。
作为投资者,有比旁人更多的经历,体会,努力,耐心,格局,智慧,那就能领先旁人至少半步,或者更多。
经历,体会,努力,耐心,格局,智慧,这些都被我归纳为投资信仰。投资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对人全方位的要求,综合的体现。
拥有投资信仰,并且这样的信仰与日俱增,对我是最好的心理暗示。这对我的投资大有裨益!
只有亲身体会了,经历了,热爱了,狂热了,无比热爱了,无比狂热了,才有质的感悟。
所以我说一个人身在资本市场,那就要热爱投资,无比热爱,无比狂热。哪怕是上帝也照样被感动。这样投资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感到快乐,也越来越有动力。而这样的动力,是自然推进和递增的,那么投资的业绩,无论牛熊,就能有相应的体现。
过往有感而发的文字,对投资信仰的坚定,以及思维方式的提升效果,也总是出乎我的意料,这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和收获。
这样的行文方式,已经成为我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渗透灵魂深处。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