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圈里的投资
(2012-01-19 12:02:33)
标签:
杂谈 |
恶意的做空,不计成本的做空,在中国早已经是司空见惯。没什么。
最好的企业股票,也会有这样的遭遇。
当你见得多了以后,当你想到未来几年优秀企业的蓬勃发展,还会为如今的一点点波动,思绪起伏吗?
“既然主力已经把人肾当成猪腰子卖,那我们只好笑纳。”(博友-国宝大藏家)
当那些机构疯狂做空优质股的时候,你看看201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的时候,他们的业绩到底是好,还是差?到时候一目了然。
刚刚过去的2011年,所有的公募基金没有一家取得正收益,他们把原因都怪罪给了中国股市下跌幅度超过20%,他们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怪罪给行情不好,不给面子。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这些公募基金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和无地自容。一直以来,我是从心底里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荒诞投资行为,不敢苟同。很多时候,即便是最好的企业,哪怕是低估了,羊群效应照样导致他们相互砸盘,卖出,挤兑,勾心斗角,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不可理喻和愚蠢之极。过于的疯狂。
面对本已低估的优质企业莫名其妙的下跌或者跌停,我们散户,怎么理解?如何行动?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一杆秤,一种方法。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行动,导致后来的投资结果注定是大相径庭。
我的方法很简单:
1.持股不动,就等它们未来报复性上涨。
2.逢低加仓,企业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股价过度下跌只不过是给了我们更好的加仓机会。
还是忍不住要说说创业板,如今其指数被真正腰斩。我并不感到奇怪。
我一直都对所有板块的股票,一视同仁。所有的板块,无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其中的企业都是有好有差,都是参差不齐。好的永远都是极少数。我所要做的,就是买入并坚定持有它们中我认为最好的极少数企业。
目前的创业板280多家企业,大多数都进行了年报预告。
但在我看来,创业板企业很多业务,都根本不属于我的能力圈和常识范围,都很难理解,且陌生。
所以我放弃了95%以上的企业,不做关注和跟踪。无论它们业绩好坏,与我无关。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巴菲特。
巴菲特当年也是硬生生错过了微软这样的美国超级大牛股。
尽管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直是好朋友,但当比尔盖茨问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我的微软时,巴菲特说,微软不属于我的能力圈。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这么简单的一个理由,尽管他对比尔盖茨很了解,也还是放弃了投资微软。
巴菲特错了吗?
如果你说巴菲特这次投资选择错了。
我说真正错的不是巴菲特,是你了。
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世界著名投资大师取得的持续骄人战绩,无一不是靠投资自己能力圈内的优质企业得来的。
彼得林奇说,自己尽管对高科技股票几乎一无所知,但也曾经偶尔买过高科技股票。结果通常不太好,都是被套,失败,然后割肉退出。
投资到后来,彼得林奇对于高科技股票,和巴菲特一样的敬而远之,概不问津了。
彼得林奇最喜欢的就是商业零售类的企业股票,因为这个圈子对于他来说很容易观察和了解。
美体小铺,超级剪,盖普服饰,雄狮食品等零售连锁企业,都让彼得林奇获利非浅,获益巨大。
后来他在自己的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里反复强调说,那些总是想着大赌一把的人,往往会大输一把。
投资戒赌!
巴菲特,彼得林奇在常年的投资生涯中,一直努力遵循着恪守着自己的能力圈。
当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时候,彼得林奇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缩水30%,但是年底的时候,他依然取得了正收益。这是他投资生涯中引以为荣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
更大的大局,让彼得林奇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工作的日子里,看得更远,站得更高,获得的更多,更丰厚。
以至于现在我们这些后辈,每天都会有无数人阅读,研究,学习彼得林奇的著作,并加以消化且为己所用。
当我们能力圈内,我们心中最好的企业股票,已经被生活中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其盈利能力非常强,非常稳定且确定的时候,我们除了坚定持股和笑纳,简直别无选择。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