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格律诗的邻韵通押(佚名)

(2020-05-29 12:06:04)
标签:

文化

分类: 竹苑诗话

关于格律诗的邻韵通押


    常听诗友们议论,按古汉语声韵写格律诗,是应严格遵守"平水韵",还是允许邻韵通押?

近体诗格律是初唐完善的始以隋代陆法言所著《切韵》(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为官韵。唐人孙愐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修为《唐韵》(全书5卷,共195韵)到了北宋公元1008年,陈彭年等人奉诏,修訂成<大宋重修广韵>, 共收字26194,分上平、下平、上声、去、入5卷,共206韵。平水韵则是南宋时的江北平水学者将<大宋重修广韵>中的邻韵合并精简为106韵而流行至今的。见,近体诗自问世以来,其用韵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人写诗,也并未拘泥于哪一部官韵所以, 我们写诗, 大可不必拘泥于平水韵, 只要能保证其音韵和谐,用邻韵通押又有何妨碍呢?

    邻韵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术语。著名学者王力认为: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但其排列相邻,却是因为韵音相近的关系。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中,则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可见这位研究诗词曲格律的著名专家,也是赞成合理解放诗韵的。

      其实,邻韵通押在前人诗中也很常见。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指出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作品中邻韵通押的韵脚,且"唐人不以为嫌也"。窃以为作诗讲究一韵到底,还是受了历代官方科考的影响。

        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这种严格要求有时会给诗的创作带来不便,于是唐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点松绑的现象,引入了“邻韵”概念,即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如果读音近似,就称为“邻韵”。这一时期出现了“轳卢格”和“进退格”(含“葫芦格”)两种用韵方式,不过未被正格接纳,将其称为“变体”,应用并不普遍。
       到了宋代,出现了“衬韵”(又称“探头韵”、“借韵”、“孤雁出群”),即律诗第一句若用韵,就用邻韵,以衬托后面的本韵。这种使用邻韵的方式仅限于第一句,被大多数诗人接受并风行一时,成为了一种正格。

    笔者闲来有关"邻韵通押"分类, 及其历史沿革得有所裨益,  特此整理成这篇文字以供参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文中所列飞雁入群飞雁出群进退辘轳等各类邻韵通押的格式, 都只是前人总结的诗中邻韵通押的方式 不要把它当作一种诗体类型来慕仿  我们只须知道 古人写诗也多有用邻韵的,  并没有完全受韵的约

 格律诗允许邻韵通押的韵部分类: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齐芰,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祃。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  沃。
      第二类,觉  药。
      第三类,质  物  及月半。
      第四类,曷黠屑  及月半。
      第五类,陌  锡。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  叶  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 歌  麻  蒸  尤  侵  职 



二: 古人诗中邻韵通押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 飞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韵借可通押的邻韵,称之为"飞雁入群格"(或称孤鹤入群格)。例如: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江韵) 
骚人阁笔费评。(阳韵)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阳韵)

雪作(曾几)
卧闻微霰却无,起看阶前又不
一夜纸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
履穿过我柴门客,笠重归来竹院
三白自佳晴亦好,诸山粉黛见层
诗押十蒸韵,而首句借用"八庚"韵字为韵脚。


2. 飞雁出群格。
末句所押之韵借可通押之邻韵,称之为"飞雁出群格"(或称孤鹤出群格)。例如:

故行宫(元稹)
寥落故行,(东韵)

宫花寂寞。(东韵)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冬韵)
诗押"一东"韵,而末句借用"二冬"韵之字。


3. 进退韵亦称进退格。两韵间押,即
律诗的第二、第六句用与甲韵,第四、第八句则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寒"、"删"二韵,或"虞"、"鱼"二韵,一进一退,相同押韵,故名。仍以邻韵为限。

4. 辘轳韵,亦称辘轳格。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双出双入,有如辘轳,故名。仍以邻韵为限。

5. 葫芦韵,亦称葫芦格。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如葫芦,故名。仍以邻韵为限。

其实,进退格有点儿相当于西方诗体中的交韵,辘轳格有点儿相当于西方诗体中的随韵,这点可以参见一篇《闻一多<死水>诗集的形式分析》的文章。传统诗体对现代诗体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东西方诗体也有可比较之处。

6. 首诗中邻韵通押的例子_如:

永王东巡歌(李白)
祖龙浮海不成,汉武湾阳空射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
本诗押"二萧"韵,却于次句押"三肴"韵字。


次韵答宝觉(苏轼)
芒鞋竹杖布行,遮莫千山又万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
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五删"韵,末句押"十四寒"韵。


闻莺(杨万里)
晓寒顾影惜金,着意听时不肯
飞入柳阴深处去,数声只有落花
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句押"四支"韵。


以上三例,是
今邻通押较为便捷和常见的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末江滨即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