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风是格律诗吗

(2016-07-16 16:38:15)
标签:

文化

分类: 竹苑诗话

古风是格律诗吗
 筇竹

 

    近晌听到一种十分奇怪的说法,说古风也属格律诗范畴。开始没有在意,继而一想,觉得还是有厘清的必要。不然,怎样去传承发扬格律诗呢?

古风是格律诗吗

(一 近体诗和格律诗是否同一概念?

<辞源>(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下同)p3048近体诗 词条载: “近体诗,指唐代兴起的格律诗, 别于古体诗而言.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 平仄  对仗等有一定的格律。”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体凡>: " 其所变诗体, 则声律之叶者, 不论长句, 绝句, 概名为律诗, 为近体." 何谓格律? <辞源>p1567页所载格律 词条注为: “格律  指诗词歌曲关于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古典诗歌中的近体诗特别讲究格律严整, 因称为格律诗.”

可见,近体诗即为格律诗。这是自古以来为学界所公认的。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一联之中,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相对;四是相邻两联之间要相粘;五是规定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要对仗。这些格律规范都是古风没有的。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近体诗(格律诗) 概念是唐人提出来的。唐人把最近形成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或称今体诗,而把唐以前历代形成的诗体称为古体诗,即古风。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是以初唐为分野的一对相对应的概念。这概念一直沿用到现在。这里的”近”是相对于唐人的”近” ,是近来的意思,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称近代的意思。好多人误以为近是近代之意,把五四以来形成的白话诗称为近体诗,乃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古风是格律诗吗 

() 什么是古风?古风,一指古代的风俗习惯,多指质朴的生活作风:如说古风犹存。同时古风也是一种文学体式,即古体诗。

作为古体诗的古风有什么含义呢?

<辞源>p458古风 词目释为: “ (2) 诗体的一种。如唐李白集中有古风五十七首。后凡五七言之非绝非律者,皆称古风。”又"古诗 词条释为:(1) 古代的诗。如<古诗十九首>(2)  诗体名。 和绝句 律诗等近体诗相对称。句式一般有三言,五言,七言,四言,六言等。不讲求对仗, 平仄等格律, 用韵比较自由。

这些词条注释十分明了,古风没有句式字数,篇章句数,平仄声律,及相粘,对偶等格律规定,叙事性强,篇幅不一,句法灵活多变,是接近散文风格的一种诗体。与格律诗是迥然不同的。

 当然,古风作为与近体诗相对应的一种诗体,还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和外涵。除前述按单句字数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形式外,还有按时代分的诗经,楚辞,乐府,五七言古风等类别;按诗题属性分的""""""等类别,以及按押韵方式分的各种类别,等等。各种分类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限于篇幅,本文不能一一论及。只能就其与区别于近体诗的主要的共同特点加以说明。

古风是格律诗吗
 

()古风是格律诗吗?

清纳兰性德<漾水亭杂识>之四概述了古风和格律诗的渊源关系: "建安无偶句, 西晋颇有之, 日盛月加, 至梁陈谓之格诗, 有排偶至无粘 (佺期)(之问)又加翦裁, 成五言唐律. "可见,格律诗是从古风发展而来,到初唐(佺期)(之问)之时才臻于成熟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有的诗人有意模仿吸收近体诗的律句形式写古风,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特有模式,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这就是纳兰性德所说的”(白居易)<长庆集>中尚有半格体吧。

但古风作为一种诗体,仍是一种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篇幅长短不限,不受格律约束的。不能因为唐人古风作品中有律句,就将其归入格律诗范畴。

    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也有律句,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第13至第16: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就完全合乎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绝的格律。但接下来的四句:”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就句句相拗,回到唐以前的古体诗句式了。可见,<长恨歌>这类诗完全不受格律诗之格律约束。偶尔用律句只是为了增加句式变化和诗的表现力。即使用了律句,仍不失古风特色。诸如多用拗句,句式字数及篇幅不受约束等等。

      况且,唐代古风中还有许多散文化倾向较明显的。如张籍<行路难>李白<将进酒><蜀道难>等,散文化特色均十分鲜明。杜甫、韩愈等诗人甚至在七言乐府诗中有意识地避开律诗的句法句式,以体现出古奥、质朴的风格特色。诗中多用散句,多用三平三仄收尾, 如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三重茅长林梢沉塘凹入竹去自叹息冷似铁,以奇崛古朴的语言,体现古体诗折拗郁勃的特色。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可见,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仍然具有其独特內涵,决不能混同于格律诗。正如王力先生在其<古汉语通论(二十九)> 中所总结的: ”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格律诗当然要受格律的束缚。不受格律束缚的,自然不是格律诗了。

(2016715日夜于银城筇竹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