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食日谈(七)
大概因为我学的是心理学这个专业的缘故,身边的朋友每有郁闷烦忧,总习惯向我倾诉,并堂而皇之的美其名曰“心理咨询”。我为此不得不在成为“精神垃圾桶”同时,还扮演着一“知心大婶”的角色。这让我非常无奈。
最近,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友,向我抱怨:为什么自己每次恋爱,那么投入的付出,总不能换来对方真情实意的热烈回报?每次恋爱都让她很受伤。
其实,我的朋友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女孩子:美丽动人,知书达理。她每次恋爱都是轰轰烈烈的投入,惊天动地的感人:她会用男友喜欢的香水,学做他爱吃的菜,为他洗脏衣服,为他整理房间,甚至在他加班的时候,打车去买他最喜欢的宵夜送去他公司,他的上司同事无一不羡慕他有这么一个体贴的女友。
在我的印象里,她每次恋爱后,都会消失一段时间,待她再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通常,我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我失恋了。”接下来,我便成了忠实的听众,听她细数自己的“痴情”和前男友的“寡情”。
听着女友义愤填膺声泪俱下的倾诉,我便不由进入了“咨询师”的角色,暗自感概起来:估计很多女人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吧?当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很自然的为他拼命付出,并不管对方的感觉,也没有照顾到对方的需要。我们往往在一厢情愿的为对方牺牲了很多之后,又会因对方没有给予自己相应的关爱而苦恼,有时还会兴师问罪: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这么对我?
为了让对方对自己“一样好”,我们常常会追加我们的付出,以为这样就能达到目的。殊不知,对方早已被这样的爱压得喘不过气来,急切地想要逃离,于是,他们提出了分手,有时还会加上一句“我很累”。这让曾满腔热情一味付出的我们震惊又伤心: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会累?
在我身边,类似版本的故事似乎每天都在上演。我会问我的朋友:失去他,你如此伤心,是因为你爱他,还是因为你需要他?
“这不是一样吗?”朋友不解。
当然不一样,爱是浓烈自发的感受,需要是被驱使的依赖。因爱而需要,我们获得是舒心快乐,因需要而爱,最后剩下的只是疲惫痛苦。我们常常分不清这两者,因此,我们中间便有人不断的受伤,在爱情的盲区里摸爬滚打,跌跌撞撞,直至遍体鳞伤。
记得在青岛的一天,我们在冬日的崂山冻得瑟瑟发抖,接着打车去了当地有名海岛渔村饭店。在服务员的推荐下,我们点了青岛著名的酱猪蹄,还有店里有名的一道招牌菜。可是一餐饭下来,大家却独独对一道简单的豆腐炖菜赞不绝口。
那道菜类似东北“乱炖”,非常简单家常的做法,却深得人心。同行的老先生,一边吃,一边淡淡说道:“大冬天的,就是要这热乎暖和的菜嘛。这吃着才舒服阿!”
看,“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在这里,也一样应验哦——
我是在《青岛旅游指南》上看到海岛渔村的介绍:原汁原味,价廉物美——

酱猪蹄是一道冷盘,在冬天吃实在不适合——

咸鱼南瓜饼:味道挺好,只可惜这样温热酥脆的南瓜饼,在大家嘴里都显得又冷又硬——


这是该店的一道招牌菜,我忘了名字,浓油赤酱的山东家常做法,还不错——


深受大家喜爱的炖菜,暖烘烘的,大冬天吃再舒服没有了——

青岛“食”日谈相关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