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旅途,在那些渐渐淡忘的记忆中,
有这样一幕让我始终难忘。从中甸二上梅里的途中,过了奔子栏,沿金沙江前往4000米高原的山路上,我们遇到一个独自骑自行车同方向前行的外国人。我们停下车来和他交谈,了解到他是一个加拿大人,只身一人来到中国,不懂中文,也没有任何支援.
他从昆明骑车到中甸,计划经梅里进西藏,再进尼泊尔,最后到印度和他的女朋友会合。
没有时间和他聊的更多, 只能送他一些巧克力和食品后就匆匆分别,
虽然非常想知道有关他的旅行的一切.
我相信, 那一定是一个极其精彩的故事.
在西南,像这样骑自行车旅行的人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老外们,
但像他那样独自骑行如此长距离路程,
应该是很特殊的. 在我的心目中, 他们,
是我最敬佩的群体之一. 在这样的行动中, 他们所必须具备的勇气, 毅力,
忍耐力, 超强的心里素质和体力, 代表了一种崇高的精神.
他们在旅途中所必然经历的那些艰辛和磨难, 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
特别是在西藏和云南这样的高海拔地区. 我想, 无论是否在路上,
这种在路上的精神, 是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希望拥有的并保持的.
这些品质, 是一个人所可以拥有的巨大精神财富.
第二天上午, 我们从梅里原路返回, 向川西进发.
正如我们所预料到的, 再次遇到了他. 当时风雪弥漫,
他在4000多米的高度慢慢地骑行在上坡路上, 已经骑了十几公里.
我们再次停车下来和他说话.
他告诉我们,前一天晚上他自己搭帐篷住在白茫雪山附近的一个山坡上,
并拍摄到了美丽的彩虹(他用D70数码相机, 还带了三脚架).
我羡慕他这样的生活,虽然自己也许做不到,
但他在路上所表达出的那种从容,乐观, 豁达,自信与平和的心态,
时刻影响着我.
这辆自行车上,装载着他一路旅行所需要的全部装备.
从云南去川西高原, 无论从心理上或物质上,
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没有任何准备的行程. 我喜欢这有些意外改变的行程,
前方的路, 充满了未知和期待, 使我激动, 使我兴奋.
从德钦到亚丁,从地图上看距离为577公里.
我们从伏龙桥再次过金沙江后, 就进入了四川境内. 经德荣,
乡城和稻城三个县城到达亚丁, 我们在路上走了两天. 进入四川,
路况和云南相比明显变差, 一路塌方很多. 秋日的川西高原,
名不虚传, 风景秀丽. 清澈的河流, 多彩的山谷,
不同风格的藏居, 美丽的田园风光, 一路伴随着我们. 上路的感觉,
真是太好了.
稻城的亚丁三神山,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就被国外的探险家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雪山".
虽然它们从形态上看不像梅里雪山那样宽广雄伟壮观,但三个呈“品”字型排列的独立雪峰各有特色,在光线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是极其壮观漂亮的。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我们于傍晚到达亚丁的冲古寺,我一眼看到了仙乃日神山那神奇壮观的景色。从马背上下来,顾不得来到4000米高原所必然感受到的疲劳和其它的一切,当场将行李扔在地上,打开摄影包,架起三脚架,在五、六个年轻藏民的近距离围观下开始拍摄。当时仙乃日神山山顶的白云在不断地翻滚着,落日余辉的光线在快速变化着,白云将光线映射在神山山顶,一轮弯弯的明月,高高悬挂在神山上空。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我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连续拍摄了七、八张,记录下这难得的景色。
仙乃日神山,海拔6032米,是稻城第一高峰,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这是同一张片子的彩色版.
这是我"雪山年"中最喜欢的片子之一.
在同一位置,还可以看到夏诺多吉峰,它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海拔5958米.



亚丁各方面的条件和服务,与神山景色的壮美形成鲜明的反差.
在冲古寺,只有极其简陋的木棚可供住宿. 到达亚丁的第一个夜晚,
我在那里第一次受到了海拔4000米高原反应的严重折磨. 木板棚里,
七八个人一个大通铺, 又脏, 又冷, 四处透风, 又不隔音,
被子估计从来就没有洗过. 当天夜间, 头疼,气喘, 胸闷, 寒冷,
加上环境的恶劣, 周围房屋的吵闹, 根本无法入睡. 折腾了半夜,
不知道什么时候迷糊了一会,很快就天亮了. 但起床后,一切不适,
却奇迹般地消失了. 背上所有的摄影器材, 把行李存在冲古寺,
我们骑马上行10公里来到洛绒牛场. 这张是在去往牛场的路上拍的,
可以看到,路边和山坡上的花草上有厚厚的一层冰霜,早晨的天气非常寒冷.
夏天,这里的山坡上开满杜鹃花,非常美丽.


央迈勇,海拔也是5958米,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但等我们上去的时候,
一片云雾将雪峰遮挡了一小半, 始终没有散开。




洛绒牛场是亚丁景区内最著名的住宿地点之一,海拔4150米,为附近村民放牧的高山牧场,其本身具有广阔壮美的景致,牛场周围是高原草场,5月时草长鹰飞,风吹草低现牦牛,又背靠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是观看三座雪山的最佳地点。长途跋涉的旅人可选择在此宿营,也可自己搭帐篷住宿。雪峰、森林、草场、溪流、湖泊、瀑布和牧场木屋相应成趣。洛绒牛场也是通往五色海、牛奶海的必经之地(单边步行约3.5小时左右)。另外小转神山仙乃日也要经过这里(由冲古寺出发,经洛绒牛场绕仙乃日转一圈,全程20公里)。
那天我们的计划是骑马上到洛绒牛场,
再返回冲古寺过夜,但由于条件实在太差,大家有些受不了,所以决定不等已经约好的马帮接我们,提前返回。从牛场回到冲古寺10公里,我自己背着十几公斤的全部器材,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在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走完了这段有点艰苦的路程。比起那些从牛场徒步跋涉上到海拔更高的牛奶海或五色海,这算不了什么,但对我自己,第一次经受了高原反应和负重长途跋涉的考验,确实是极有意义,终身难忘的一次经历。如果没有经历这一次的考验,
也许在第二年踏上西藏和珠峰之旅时就不会那么自信了.
雪山前的我们.

以下这组片子是我们路途中所经过的那些地方.
稻城的一些标志性景色.
著名的红草地其实很小,还被围起来收费.
孩子们也成为收费的"道具".
这条路, 充满了浓郁的西部特色.
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金黄色的胡杨林,是稻城的又一标志性景色.
这个可爱的藏族小姑娘,
是我们在从亚丁返回的路上遇到的. 我们看到她如此可爱,
就停车下来送她吃的东西. 实际上, 是她救了我们. 姜哥下车后,
发现汽车的一个轮胎在丝丝漏气, 及时返回附近的村庄解决了问题.
如果没有遇到她并发现这个潜在的危险, 向前很远都不会有可以修理的地方,
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我的“雪山年"系列至此结束.
西藏部分在之前已经陆续写了,就不重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