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陪作业这个话题,有时确实很崩溃,当第一时间听到@喆妈公益阅读
晚上微信群安排有这本书的分享会书时,很是激动,因为这么刚需的书籍,尤其是在这个被疫情打乱,悠长再悠长的寒假再也过不完的时候。我想,这不应该是只有我自己如此之想法,还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一个雷同感觉的家长,谁让我们家里都有神兽呢。
我家的牛牛同学,女孩子,心智成熟比同龄相对早,很多人都说她是学霸型,但我越来越怀疑这个假假的称号了,是真神兽我倒认可,而且是一个快要能玩得住老妈和老爸的超级无敌大兽。神乎其神的让我已经无法琢磨透她是中了什么魔,从一个乖巧懂事理的小女生变成如今无法理解的种种。但是看过了太多的学习类的书籍,也跟着专家老师听课,就是无法让糟糕的状态结束,回到之前母慈子孝的其乐融融。而此书作者王莉是一位优秀教师,能让神兽变乖的就是老师,她曾经的20多年的教龄让我相信书中的理论一定可行。能指导让我更加的向深度理念去学习,我有决心去发现一些魔法顺理成章的“降服”我家的小魔头。
这代孩子之所以被称为神兽,我感觉无非是他们叫我们爱恨交加,也能让我们喜怒无常。懂事的时间简直就是开心果,气人的时间恨不得拿棍子烂揍一顿时。随着寒假的持续延长,除了疫情之外,再无大事。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全球疫情爆发的幸存着时,我们只有感恩那些保护我们安全的一群人。这充足的时间让我们学着与神兽磨合,此时我们不免感叹老师是多么的伟大,一人能管得住那么多的孩子,而且不会如同我们这么抓狂。书中写了,因为老师这个职位的职业性特点、方法多样和有爱心不会乱罚。老师制订的规则通常是不可更改、威严是不可挑战的,而家长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朝令夕改常有。
我自己从书中简单总结了这几条收获:
1.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最好有父母陪伴课后作业,以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这样等到小学中高年级,好习惯形成,家长就可以不再陪作业了。好习惯越早培养,孩子和家长的收益就会越大。一定从开始就要孩子知道,做作业是一项本能的事,而不是任务,如果当成任务必然会有完不成的时候。只有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正确的看待每一项作业,作业就变得不那么让人生厌了。
2.如果陪写作业,你手里一定不要有手机,哪怕是处理工作信息。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会激励更孩子更多。不要时不时打断孩子,就是之后的评价也要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肯定好的,需要改正的指导方向。一定不要让“陪作业强迫症”上身,有时真的只是我们感觉陪着有必要,适时引导即可。
3.
写作业的桌面要简单,环境要安静。作业的书写习惯,从开始下笔就要牢记正确的笔顺笔画,端端正正,绝不可以以任何借口降低作业标准。对孩子说,任何事只要用心去做,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
写作业一定从易到难,有利于高效完成。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自然会有老师惩罚,焦虑的不该是家长,所以也不必过于担心,毕竟未来成年后被罚的时间可能更多。
4.作业是份内之事,无需和物质条件挂钩。这一点我一直提倡,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责任,他们要为自己的作业负责,从写到检查都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事。家长检查作业绝对不是明智之举,会让他们产生依赖的心理。而错题订错后的再检查,家长是一定要看下的,包括需要签字的作业,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逐条验收完。每一学科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何陪伴让孩子的学习更有成效以致成为学霸,这都是有径可寻的。
5.不管错了多少题,沟通孩子,平心气和的去讨论。看看出错的原因,而不是以我们的感觉去品评,先发通火,大吼一番。出现错误恰恰是好事,可以从错误中及时发现问题。有可能是掌握不牢固,也有可能是粗心大意,还有可能是不专心所致。有效的沟通,一起解决错题,避免下次再犯同类的错误。
或许这一点,我们需要检讨的都太多,我们总以我们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我们会,我们懂,我们理解,你应该无条件会。其实事实不是那么的,孩子和我们的知识储备量及对问题的吸收消化力都不一样,对他们发火是不恰当的,尤其是动手,更不应该。不管语言暴力,还是棍棒侍候,都是逞一时之快,于问题无补,于孩子的成长更是无利。
6.通常,一个习惯的培养需要21天的坚持,一种态度的形成却需要长期的磨砺。我们允许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而不必用家长的观点去刻意拉大步调,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不利,让孩子感觉更压力,更压抑,哪还有成长快乐言。切忌不要私自给孩子定目标,一定要商量着共同完成。顺其性而为之,“以己之长,克己之短”。家长要学会用放大镜找孩子的优点,放大优点,慢慢的淡化缺点,直到消失。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当看到这本书时,我真的很想对老师说,您应该再写一本《孩子,你只是看上去在写作业》,实在对于陪写作业的事极为愤怒,甚至崩溃,总是想问为什么孩子是那么不可理喻,低效,易错,不听安排。原来还是我们根本没有读懂他们的内心,只会用大人的标准去苛责,用大人的感觉去评判。修炼再修炼,努力让陪伴有效,愿父母成长,孩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