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争做佛教的高富帅

标签:
转载 |
http://s1/middle/71eb276ehc4e77e067480&690
一个信徒带着小儿子来寺院,一起吃饭的时候,小孩贪玩不好好吃东西。当对他说:只有多吃饭才能成为又高又帅,这样小孩才老老实实吃饭。“高富帅”是新出来的一个网络词汇,在各大论坛、贴吧高频出现,对应于“屌丝”即“穷矮丑”。它形容男人身高八尺有余,在身材,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认为这样的男人往往会在浩瀚人群中获得成功。其实这是一种以貌取人的做法,也可以理解为愚痴的用人之道。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古人早就具有的智慧。此说法最早见于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六十二回。相学中也认为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纯阳相法》中说:“任是不扬(貌丑)难录取。”关于这一句话的批注是这样的:“休嫌貌不扬,白璧璞中藏。诚能知美中有恶,恶中有美,相术不减姑布子卿矣”。即是说高明的相士并不以貌取人,而是善于发现璞中之璧。
清朝名臣刘墉又称“刘罗锅”。在比棋招亲中,战胜各方棋手,被招为六王爷的女婿,相约中了状元就成婚。刘墉果然不负中望高中状元,并被派往江宁任知府,政绩卓著。
有识之士没有以貌取人的,世间如此,佛教也是一样。唐代的六祖慧能大师,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划时代人物。当年,五祖弘忍要大家写一偈子,看看大家学修的境界如何。由于慧能不会写字,他对别人说:本人也有个偈子,麻烦你代为书写一下。这个人轻视他没有文化,对他说:你也要作偈子,真是稀罕事呀。慧能讲道: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没意智”就是埋没智慧的意思,上上人有时候也会埋没了自己的智慧,而发挥不出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所以不要瞧不起别人。
佛的弟子盘陀伽,因前世为僧时精通佛典而秘不传化,所以转世后鲁钝无比,学习教法,随诵即忘。后得佛陀的点化,教示以筒短之“拂尘除垢”一语。尊者每天清扫寺院,深悟“除垢”二字真谛,业障渐除,证得阿罗汉果。盘陀伽尊者是众所周知的大笨人,像这样的愚痴人,竟然也能在佛教中出家,也能证得阿罗汉果,这在一般的凡夫看来,实在很难相信。佛陀为了用事实来证明表现给大家看,便差盘陀伽去教诫比丘尼。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比丘尼之中有年轻而顽皮的人表示不满:这是瞧不起我们女性出家人的举动嘛!有那么多有智慧的大德比丘,为什么不来教诫我们,偏要派愚痴的盘陀伽来。于是他们为了让盘陀伽出丑,故意宣传此次讲法的是最好的比丘,希望更多的人来听,并给他搭建非常高的法座。当盘陀伽安详地坐上法座之时,一般的凡夫们,却觉得大大地失望了,甚至觉得他们是被愚弄了,因此,大家议论纷纷地吵闹著。
盘陀伽尊者知道,在这种情形下,用嘴说法是不中用的。于是,坐下之后,先展示了十八种神通变化。这样一来,大家恭恭敬敬地静止下来了,知道自己以貌取人了。当静得鸦雀无声的时候,愚路尊者开始为比丘尼们说法了。据经典记载当时有一万二千人,都因此次讲法而见道、得道了。
识人,要看重内在不要看重外表,否则不是绣花枕头草包一个,就是花瓶一只腹内空空。高富帅本身没有错误,错误的是追求高富帅的价值观。追求高帅是以貌取人,最求富是拜金主意。我试想在佛教徒中,如果给“高富帅”重新定义,应该也是一个积极的事情,希望大家都争做佛门的“高富帅”。
高——高超俗表
戒行高,超然物外
境界高,超尘脱俗
追求高,超佛越祖
富——华严富贵
学识富,顿越五车
功德富,顿满三千
法財富,顿入觉海
帅——统帅三界
言谈帅,远离市井
威仪帅,远离掉举
风骨帅,远离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