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2023年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分析(9)

(2023-08-23 22:26:21)
标签:

2023北京卷

地理等级性考试

试卷分析

新课标高考

高考地理复习

分类: 地理(学业等级性考试)

16.(13分)

某校中学生赴蛇鱼川流城进行野外研学。图9a)为该流域示意图,图9(b)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2023年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分析(9)

9a 9b

任务一  寻访中华蜜峰谷

1)阐述该流域发展养蜂产业的优势区位。(4分)

答案:中华蜜蜂生存环境好,养蜂历史悠久,具有蜂蜜宣传、营销平台,地处京津冀地区,潜在市场广阔。

阅读资料可得出300年“历史悠久”、科普馆“有宣传”、产品认证“有品牌”、新媒体“有平台”,茂密的植被吸引也说明“自然条件好”,图中有密云水库,说明在北京,“京津冀”想不到,以后要学会用这个词,“市场广阔”也就出来了。本小题4分,要说出四个因素,为了保险,多说一两个也是正确的方法。“中华蜜蜂”我没写,不过应该写,这样更有针对性。

产业区位因素一直都是重点考察的主干知识点,应该可以轻松面对。

 

任务二  探究水环境变化

查阅文献,获取到图中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监测数据,如表1所示。

北京2023年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分析(9)

1

2)绘制统计图,概括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绘图相对简单,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氮含量,数值对应标出,然后曲线相连,其他画图的要求就不说了,应该问题不大。

答案:从春季到夏秋季氮含量大致由低到高,季节变化大;进入雨季,降水增多,地表径流携带含氮物质汇入蛇鱼川。

感觉描述变化特征就比较难办了,绝对不可能像答案这样的简洁。不知道按时间描述给不给分,2月25日至4月25日逐渐降低,4月25日至8月15日逐渐增加,8月15日达到最大值,8月15日至10月22日逐渐降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就是这样要求的。但是季节变化大一定是要总结出来的。从“春季到夏秋季”这样的概括描述我可不敢这样写。写出季节变化大来,可能能反映出要写点季节变化来,只敢写“春季到夏季逐渐增多,夏季到来年的春季逐渐减少”,能给几分呢?

原因:可以看出河水的氮含量的多少和流量的多少正相关,所以氮一定是河水带过来的,由于是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不敢不写。降水集中在夏季,随着降水的增多,雨水补给河流过程中携带氮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导致河流氮含量增加,夏季过后,降水减少,河流的氮含量也就逐渐减少。“地表径流”我写不出来,太细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形式的补充。再有不写“蛇鱼川”应该没事吧。这个看答案以后觉得写出来更有针对性,下次记住。

 这道题考什么?感觉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了解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任务三  调研流城生态治理

以“清水下山、净水入库为目标,当地对蛇鱼川流城开展生态治理。

3)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从保护水质的角度列举该地应采取的治理措施。(3分)

答案:甲:修整梯田,加强林草养护,减少化肥、农药施用等。

或乙: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固体废弃物,减少泥沙、砾石进入水体等。 

感觉选择甲比较容易些,甲地在河流的上游源头附近,海拔大于600米,针对“清水下山”,由于远离村庄,本来植被已经植被茂盛了,所以要保护好这些植被;第二河水中的氮怎么来的?主要来自于污水和化肥。甲地氮的增加主要可能来源于使用化肥,减少化肥的使用也可以得出来,施肥和打药是伴随的,减少农药也可以推出来了。可是没有“氮来源”这个知识储备怎么办?没办法,这就是无奈。只能写“减少氮物质使用”,如果写到这里还不能想到“氮肥”,那就没救了,不过我觉得应该可以给分了。不过我们一定要记住,作为整个大题里面的所有资料包括答案都是通用的,(2)谈到了水质,而下面提到了水质保护,这就要联系上,反正你想不到“氮”就不要抱怨别人了。减少径流也是主要方向,如何减少地表径流,修建梯田截水增加下渗。“梯田”只能是看到答案这样想了。既然使用氮肥了,说明有农业了,这里肯定已经有梯田了,还修梯田?想不明白。

选择乙,靠近村庄,人口相对密集,海拔大于200米,比甲地低多了,针对“净水入库”,有人了,控制污水和垃圾应该不难答出来。但泥沙和砾石是什么鬼?想了半天觉得人类活动频繁,植被覆盖肯定不行了,要保证“净水”,那就要减少泥沙进入了,但“砾石”打死也写不出来的。

感觉综合题总有些答案想不到,甚至看了答案也要想半天。肯定是水平低的原因,有些看了答案也不理解和明白。好在赋分不多,不要去过多的计较,没必要,高考还是要算整体帐,“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这道题出的挺好的,区域产业发展、气候和水文、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描述变化特征需要有多个层次的过渡,能力要求比较高,出的最好,做起来收获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