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点正经事——聊聊等级性考试的那点事(5)

(2023-02-09 20:28:51)
标签:

2023届地理复习

地理等级性考试

地理新课标

试卷分析

分类: 地理(学业等级性考试)
接上篇,继续。

二、按设问分类

 

(一)说明

1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4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5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6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8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9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0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1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2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3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4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5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16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17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8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9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0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22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3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24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25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26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27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7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29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0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1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32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二)分析

1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5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6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7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8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三)解释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3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4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5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6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7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8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四)描述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4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五)了解

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六)识别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七)归纳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八)绘制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九)比较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按结果分类

 

(一)分布

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3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二)影响

1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4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5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6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7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8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9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0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三)地理意义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3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4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6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7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8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四)关系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4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5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7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五)特点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3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4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六)过程

1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2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4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七)成因

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3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八)性质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九)类型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十)变化(演化)

1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3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十一)措施

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3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十二)过程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十三)组成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十四)结构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十五)应用

1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十六)权益

1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十七)问题

1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十八)规律

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十九)角度

1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2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二十)现状

1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2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二十一)环境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二十二)政策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二十三)分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二十四)联系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二十五)原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二十六)现象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二十七)系统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二十八)运动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十九)形成因素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三十)影响因素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三十一)承载力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三十二)容量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三十三)体现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三十四)利弊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三十五)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三十六)方式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三十七)布局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三十八)背景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三十九)战略

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四十)途径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四十一)缘由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四十二)作用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四十三)含义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四十四)异同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十五)功能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四十六)方向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