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011-07-04 21:50:42)
标签:

杂谈

分类: 七日乱弹

昨天,本报持续报道的“55年后我们开班会”,在汉口一家茶社上演。83岁的丁醒鸣老师和他的弟子们欢声笑语,再续前缘(今日本版)。
班会上,丁老师又给学生们上了一次课,告诉他们如何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师生之谊历55年风雨而不减,寒窗之情经半世纪而弥深,感人肺腑。在我看来,一群年过七旬的学生在时隔半世纪后还能开班会,与丁老师的魅力是分不开的。他用朴素的师道、真挚的感情,与他的学生打成一片、心心相印。
和丁醒鸣老师一样,武汉铁路运输学校的傅援礼老师也是一位“师之大者”。55年前,考上这所学校的杨令雨因家里穷,交不起10元钱的学费,面临退学,傅老师得知后,从其积攒的生活费里“扣”出13元钱,托人交给杨令雨(3日A06版)。
这13元钱改变了杨令雨的人生轨迹,直到今天77岁的他还在感恩,只是苦于找不到傅老师,无法报答恩情。
两位普普通通的老师,用行动印证了韩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反观当今社会,一些表面光鲜的“名师”,所作所为却令师道蒙羞。前不久,北师大教授董藩语出惊人:“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开着宝马车的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则称:“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
怪不得研究生们喜欢称导师为“老板”,这些满嘴铜臭味的教授副教授,与平凡的丁老师、傅老师相比,真可谓差之千里。

 

(原载7月4日楚天都市报七日谈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