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乱收费源自“上帝”错位

(2011-06-23 23:51:27)
标签:

上帝

银监会

银行服务

收费项目

杂谈

分类: 议论风生

    银监会、央行和国家发改委要求,7月1日起各大银行停收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记者日前对多家银行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一些项目不但没有取消,部分银行甚至还出了新招,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等层出不穷。据了解,7年来银行收费项目已有300多种增至3000种,增长了10倍。(6月22日《信息时报》)
    银行乱收服务费,近年来屡屡被消费者诟病。也正是由于消费者意见不断,银监会等部门才出面叫停了34项服务收费。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部门这回又白忙活了,这厢刚取消34项收费,那厢它再加43项收费,可谓“按下葫芦起了瓢”,服务费是越减越多。
    有网友就说了,银行之所以顶风乱收费,是因为银监会监管“不给力”。如果不是银监会光打雷不下雨,光监不管,银行乱收费不可能叫不停。这位网友的说法不无道理,而我认为,银行乱收费的根源是“上帝”错位——
    商界有句妇孺皆知的名言,叫做“顾客就是上帝”。按照这个逻辑,消费者应该是银行的上帝,银行该好好对待消费者才是,可为何它们老是变着法乱收费,老是想宰消费者一把呢?在我看来,在国情之下,在这些银行眼里,他们的“上帝”并不是消费者,而是上级主管部门——因为消费者既影响不到他们的饭碗,又影响不到他们的收入,但上级主管部门可以。
    正因为“上帝”错位,银行不由自主地把消费者当成了待宰羔羊。“一个有10多元余额的账户,放在银行8年,余额变为负数,必须清还余额后才能取消账户……”一位网友用切身经历,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银行的强盗服务和霸王做法。而屡屡被宰的消费者却也无可奈何:钱不放在银行,还能放在哪里呢?难道像古人一样埋在地下?
    要想不让银行为所欲为,根本的途径是将银行的上帝“复位”:其一,银监会等部门应征集消费者代表,定期对各大银行的服务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与银行业服务人员奖惩挂钩;其二,银监会等部门应组织听证会,由消费者代表投票确定银行业收费项目;其三,银监会等部门应设立银行业服务黑榜,曝光消费者反映的银行服务问题,并依法处罚。
    如果以上措施得以施行,如果消费者对银行服务具备了过硬的发言权和影响力,银行也就自然不敢向消费者乱收费,自然不会任意宰割他们本应善待的“上帝”。

 

(6月23日 《城市晚报》)7月5日云南日报

 

 

监管不“给力”,银行收费就玩“捉迷藏”

  新闻源:按照银监会、央行和国家发改委要求,从7月1日起各大银行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将被叫停。然而,旧的收费项目还没取消,部分银行收费项目却又出新招,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等层出不穷。市民们纳闷:银行的“免费午餐”为什么越“减”越多了?(6月22日《信息日报》)

  郭文斌(教师):这边刚叫停34项收费,那边将免费改成收费,银行收费,颇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味道。所以治理银行乱收费,监管必须给力。首先,要公开所有收费项目;其次,引入公众评判,留下该收项目,其余收费项目全部不能存在;再次,加大惩罚力度,严处相关责任人。让收费项目公布于天下,让银行收费收得明明白白。

  陈一舟(公务员):非垄断的银行何以比垄断更“垄断”,银行收费为何越“减”越多,原因并不复杂。四大银行改造后,其“政府银行”角色在逐渐替换,有强烈的利益驱动,却没有有效的监管,巧立名目收费自在情理之中。可见,在银行垄断特权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之前,要想让银行少收费或者不收费,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王孝武(媒体从业者):在银行眼里,“上帝”并不是消费者,而是上级主管部门因为消费者既不影响他们的饭碗,又不影响他们的收入。在“上帝”错位的情况下,银行便把消费者当做待宰羔羊。不让银行为所欲为,根本途径是银监会等监管部门要同消费者一道将银行的上帝“复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