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曾提出过一个有关“圣人”的标准:以己度人。在他看来,圣明贤达之人应从自己的角度为别人考虑。
且不说圣人,从自己的角度为别人考虑的人,总是令人尊敬的。
江岸熊家台社区有个叫黄桂英的保姆,在雇主失踪后,义养雇主弃女17年(1日A01版、2日A01版、3日A15版)。黄桂英为何坚持抚养这个非亲非故的孩子?“孩子还小,不能没有人管。”原来,在她看来,别人的孩子如同自家的孩子一样需要爱护。
能像黄婆婆这样以己度人的,还有常青花园的美容店小老板燕培。燕培到ATM机取钱时,发现存钞口有5000元钱,在急寻失主未果的情况下,她报警求助,最终将这笔钱完璧归赵(1日A14版)。燕培说,去年夏天,她也在ATM机上丢过一次钱,后面一个人拿着钱就冲出银行找她,把钱还给她……
懂得以己度人的人,往往会以心度心,以情度情。燕培有过那么一次丢钱的经历,因此她既能体会到丢钱人的着急,又能体会到钱失而复得的欣慰。
而如果我们不懂得以己度人,有时候麻烦的不仅是别人,也会搭上自己。租住在武昌粮道街忠孝门的陈女士,把一辆无牌轿车停在1楼薛先生家门口7天,堵得薛先生两口子进出困难,急得报警(4日A17版、5日A16版)。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陈女士又被罚款又被扣分。如果陈女士能够体谅到薛先生被堵之后的焦虑,她也许就不会随意停车,自然也不会被罚。
孔子也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归根结底也是强调以己度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世上不知要少去多少烦恼。【七日谈之九】原载2011年3月9日楚天都市报社区版“七日谈”专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