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路上纸上 |
对话李禹贤>>>
有一分多的钱,就想帮别人
2004年4月27日,本报携手省残联,为100位残疾人免费装配假肢。李禹贤不留姓名,率先捐款1万元。随着活动推进,他又接连捐款6400元、6000元、1万元。
此后,李禹贤的善举处处开花。我省遭台风袭击,他捐款2万;武汉一残疾人患重症,他捐款3.6万……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李禹贤为老弱病残人士捐款已近15万元。他的办公室里,挂满了锦旗。
是什么动力,推动着李禹贤频频捐款?昨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2004年,楚天都市报曾4次报道您的善行,您为何一直没留名?
李禹贤:当时我的事业刚起步,我担心做不好辜负了大家期望。我这个人,有一分多的钱,就想拿出去帮别人——老实说,我当时并不宽裕,可我看那些残疾朋友实在太难了,就忍不住一次又一次捐款。
记者:残疾人确实令人同情。这也是您捐款的初衷?
李禹贤: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年轻时走了些弯路。所以我深知,处在坎坷中的人,是多么需要帮助!我甚至觉得自己有义务帮他们,自己做的都是该做的。
记者:你不经意间的善举,给了很多像潘小丽这样的孩子一个难得的机会。
李禹贤:你们报道里有句话,叫“上善若水,绵延不绝”。我也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比如说,以前我捐款不愿抛头露面。但省残联领导这回告诉我,如果我出面,会给小丽更大鼓励,我就站出来了。我想,只要社会需要,只要我还有能力,我就会把善事一直做下去。
有一分多的钱,就想帮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