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建筑文化珍品 重建 京城的沉重(三)
(2009-10-15 10:13:46)
标签:
颐和园建筑文化珍品慈禧重建杂谈 |
分类: 社会 |
颐和园
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
清漪园,始建于公元 1750 年;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
毁; 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
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
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全园分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
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
占全园面积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
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
清幽。
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
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
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有东西两配殿,东名霞芬室,西称藉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
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
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
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
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
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智慧海在万寿山巅。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
成。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
琉璃佛更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