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北化的最后一个“五一”了。
怀着离别的心情,我和LIU JiXiang在五一的下午坐着345快来到了久违的北区。
好像已经有三年没来北区了,不知道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心里有些期待。

刚进入北区的西门,一股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切还都是老样子,仿佛昨天我还在这个校区里生活一样。不同的是,路上行走的学生比我们年轻很多了。羡慕!
我们原来住的3号楼已经被高高的围墙给围住了。虽然里面仍住着学生,但他们不再是北化的学生了,好象是旁边石油大学的学生。这一点显得有些不太和谐。毕竟3号楼里封存了我们大一、大二两年的回忆。

沿着道路往前走,过了原3号楼就是北化大名鼎鼎的“清露园”。说它是大名鼎鼎,其实也只有北化的学生自己知道而已。食堂有三层,平时我都喜欢去三楼吃饭。与现在相比,那个时候的饭菜还是很便宜的。
“清露园”的名字很好听,但是与它里面饭菜的品质无法建立直接关系。记得有一次,学生私自组织“罢餐行动”。为了表示我们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中午的时候,我、Roue和An
R
M去蜀园(饭店名)吃午饭。可是到了晚上,我们还是去“清露园”了。没办法,在外面吃饭成本确实太高,无法继续支持。其实,好多学生也是我们这样的情况,所以这次轰轰烈烈的罢餐行动以失败告终。

化大北区就是一点好——从西门直接看到东门。继续往东走就是新建的宿舍区。既然3号楼被人家无情的吞噬掉,化大就自己建了四栋宿舍楼。现在,校园里的宿舍楼加一起总共是六栋。
宿舍楼变多,学校显得拥挤了很多。以前,这里可是一片“草原”,视野可是绝对的开阔,看到后,让人有一种敞亮的感受。如今,却挤满了宿舍楼,再也没有那种舒适感了。这个变化很不好,但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宿舍楼的对面是一座孤零零的小楼——实验楼。化大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在这个楼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大一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一个个都很兴奋,穿着白大褂有说有笑地走向实验楼;到了大二下学期,一提到实验,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不再想走那么“远”的路了。

这是一个新建筑——运动馆。我们这届没有这个福气享用它。我近距离地观察了一下,这个馆里面的空间不是很大,是一个室内篮球馆。不过没有人在这里打篮球。这个体育馆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可能只是为了大三那次的评估准备的。

来到了校园的东北角落。如果不是“非典”,这片区域可能我是永远也不会去的。
又一次看到这些砖房时,“非典”的画面在第一时间浮现出来。六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179宿舍的成员就是住在这里。四周都被围了起来,只有一个出口,却还把守着一个保安,全天监控。那时,我和Roue用隔离区里面的破木头做了一个两米多高的木门,甚为壮观,得到了多人赞赏。
唉,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六年,很感慨啊!
现在又开始流行“猪流感”,不知道能不能发展到“非典”的程度,但愿不会。

这个房子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但是里面仍然有人。这是当年上武术课的地方。化大的资源有限,体育资源更是奇缺。不过,师生共同克服困难,还是把这体育课给维系下去了。

现在的情况有些好转,这片空地上添置了一些运动器材。这样一来,化大的学生又多了一个健身娱乐的场所。不错。这个变化很好。

主教楼是必去之处。这条路没有变,只是周围的草木长大了。

北化主教楼旁的喷泉小池塘。这也是校园里唯一一处漂亮的景观了。我以前经常在这里吃西瓜。
我很喜欢这里。

北宫厅。这里是学校组织文娱活动的场所。周末的时候会放电影,那个时候我还来看过几场。不过电影的质量不是很好。没有电影院的感觉,但总好过用电脑看。何况那个时候学校还不让学生在宿舍里用电脑,所以来这里消遣还是挺好玩的。

主教楼十楼的一间教室。
一代更比一代强,如今学生占座已经步入专业化。看看这个教室,感觉和高中的教室差不多了。这都是学弟学妹们占出来的。佩服!我当年没有占座的行为,因为我根本不喜欢去教室上自习。我大多数时间是在宿舍里上的自习。
五一下午,居然还有学生在教室上自习。真是很勤奋。

俯瞰“礼仪广场”。这个广场是北区组织一些大型活动的场所。比如我们的开学典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我们军训时的晚会也是在这里开的。

主教楼。

北区图书馆。
北区的图书馆很小,藏书量也很少。由于大一大二没有接触专业课,所以这里也没有文献资料。不过,这里的杂志还是很多的。我经常来图书馆看杂志、报纸和有趣的书。
这是北区我当年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这个建筑是原来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如今改建为“辅导员办公室”。当LIU J
X看到时,感觉很震惊。因为他还做梦他能够在原来导员办公的那个楼里上班,没想到,未来的刘老师将会在这里工作。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