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一章
自从昨天对佛学、儒学、道学产生了点兴趣以后,今天我又有了些新的想法。我发现自己对于道家思想兴趣更浓。其实,真正的道家思想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道士所述的那些离奇古怪的东西。其精髓是《老子》和《庄子》等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那些为人、处事、治国、修性、养身等哲学思想。只不过,后来的道教创建者们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从而利用了这些思想中的部分内容,经过改遍杜撰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宗教体系,也就是道教。这就使得很多人误认为老子和庄子所讲述的就是道教的东西。这是错误的。可以说,《老子》和《庄子》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联并不是很大。
今天下午,去书店买了一本《老子》(也叫《道德经》,英文书名Dao Te
Ching)。想利用这个假期好好补习一下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传统的东西了解的太少。很多优秀的传统资源我们没有很好的继承下来。如果长此以往,几代之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精华就会慢慢消失了。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当然,传承文化这么艰巨的任务我可没办法去完成,我现在也没有资格去担当。学习这些,完全是出于自身爱好,修身养性而已。
下面就来谈谈我对第一章的理解。
《老子》共81章。开篇第一章是全书的中心。在这章中,老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道。据我的理解,这个“道”就是宇宙世界中的各种规律,包括自然界中的规律,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具体及抽象的规律。但是,这个“道”又不能完全被人类所认识,也很难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常道”与本句中的第一个“道”意思相同。随后,老子又定义了两个概念“无”和“有”。“无”就是天地的初始,“有”是万物的本质。“常无”和“常有”分别与“无”和“有”意思相同。从“常无”中可以看到“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可以看到“道”的界限。“无”和“有”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它们玄妙幽深,正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源头。
文章的大致意思就是这样的。由于我是学工科的,所以按照我的思维模式来思考,我会将这个抽象的“道”具体成“真理”。“无”和“有”就是真理的两个方面:“无”表示真理的外在表观,也就是物质方面的;而“有”则表示真理的内在含义,也就是本质方面的。“无”和“有”共同构成了真理。
由此可见,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都是由真理或者说是“道”在起作用的。只是我们身在其中,往往只能发现其“无”而看不到其“有”,所以总是感觉很多事情很“玄”。从而,使一些人深陷之中,感觉生活很痛苦,精神很压抑。怎么样才能看破这“道”,识其“有”“无”呢?现在我也不知道,还需继续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