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人类抛弃的瓦力,仍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脏兮兮的瓦力,使用清洁的太阳能作为动力来源)
去年年底听公关公司的朋友说,日产成为中国南极科考的后勤保障车。这势必带来一轮对这款SUV的报道。本来是件好事,但我看了媒体和厂家的新闻,无论是这款车出征的使命还是日产对这次远征的报道,都让我想起了一位可爱的机器人--瓦力。
作为一个标榜自己是优秀“企业公民”的企业,日产在对奇骏的宣传中只字不提对南极环境的保护,而是一味的宣传自己的车多有多野,对南极的“开发”有何等贡献。这说明了什么?“企业公民”的责任是句空话!
在得到奇骏作为保障车的消息后,哪篇报道不是说这款车多好,有哪个报道说这款车的环保性了?这充分表现出企业的态度。
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我现在也是个做买卖的。我承认自己追逐利润追逐金钱。从这点上讲,我和造车的没什么区别。我是一个挖矿挖钻石矿卖石头的人,你是一个造车去南极排放尾气的人。咱们都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你却拿你的越野性在说服大家买你的车。
电影中的机器人瓦力

被人类抛弃的瓦力,仍在努力记忆着人类留下的文明
瓦力是一个可爱的垃圾处理车。当人类放弃地球上恶劣的环境飞到外太空的时候,他一个人独自在地球场处理这个垃圾星球。陪伴他的是小强一只。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植物的幼苗和高科技的雪白的eva(也是个机器人)。

洁白的高科技EVA(左)与在垃圾星球上工作的环保主义者--机器人瓦力(右)
奇骏其实跟eva处在相似的位置上。也是带着寻找和科考的任务,带着“造福人类”的使命来到南极。区别是eva是到垃圾场寻找生命源,而奇骏是去生机勃勃的地方。
真实世界中的eva--日产奇骏
让我们看看日产是怎么宣传这款为人类服务的奇骏越野车的吧。
我找了关于这款车去南极的新闻,找到几乎一样的理由:车的性能决定了他能够胜任保障车的职责。
新闻中充斥着对这款车技术上的夸赞:智能全模式四驱系统、超强的越野性能、高精度汽车导航系统、耐低温的零部件,等等诸如此类。
科考团去的是一个洁净的大洲。通过性是对科研车辆的基本要求,这是前提。同时应该更看重对环境的影响。去南极能用多少辆车?往多了说,200辆够不够?200辆要产生多少对当地气候的影响。20辆车够不够?如果只有20辆车,用环保技术更好的车做改装,我想举国家之力做改装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那为什么总是宣传车的性能呢,总是说这款车多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呢?可见这种“强强”合作不是基于对环境对人类的负责,而是为了能卖更多的车给自己赚钱。

瓦力的朋友就是肩膀上的这只小强
当eva回到地球寻找生命迹象的时候,他是如此的清洁,而那时的地球已经是个垃圾场。当奇骏来到南极,他有些许的污染,但此时的南极还是个净土。(起码比北京,比东京都干净多了)
日产也不用再写篇文章说自己的车多环保。因为那不是招标决策者选择奇骏的理由。你们生编造出来也实在没什么意义。
如果说EVA是为了人类的进步来到南极,那么文章应该说说自己多麽为环保着想。这是自私的,自私的伟大。因为是为全人类的自私努力着。
如果说EVA是为了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好,那么文章就应该写自己多好多好,多适应恶劣环境。这是自私的,自私的渺小卑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