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耦园与钱穆

(2013-04-19 12:49:19)
标签:

图文苏州

文化

分类: 摄影



藕园:    位于苏州城东小新桥巷7号。

  藕园东部旧址原为清雍正时保宁知府陆锦所筑“涉园”,又名“小郁林”。后为崇明祝氏别墅。光绪初年,湖洲沈秉成(后任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客居吴中,购得涉园废址,聘名画家顾芸等设计,营筑宅园。因宅之东西各有一园,又寓夫妇偕隐之意,故名“藕园”(藕通偶)。时吴中名士潘祖荫、李鸿裔、吴云、郑文焯等常来园雅集,饮宴酬唱,摩挲古玩,风流一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沈秉成卒后,其园不治,渐为民居。1932年,杨荫榆于此创办二乐女子学社。1939年,史学家钱穆携眷寓居东花园,于"补读旧书楼"撰成《史记地名考》一书。1941年刘国钧购得藕园,重加修缮未竣。1958年,振亚丝织厂用作工人疗养所、宿舍、仓库、托儿所。1961年,归市园林管理初,经整修于1965年开放东花园,1979年重修,1990年整修西花园、住宅,1994年全部开放。
  藕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8000平方米。该园布局独树一帜,宅居中,园分东西,园宅之间以重楼贯通。住宅共四进厅堂。前后门均有河埠。
  东花园为“涉园”故址,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亭台楼榭环山池而筑。园中主体建筑为一组重檐楼厅,总名"城曲草堂",为园主宴集之处。楼上额“补读旧书楼”。楼西以“樨廊”接储香馆、藤花舫、无俗韵轩、枕波双隐亭诸胜。亭有楹联曰:“藕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出自沈秉成继配夫人严永华之手。楼东向南突出为“双照楼”,下有“筠廊”接“还砚斋”、望月亭、吾爱亭、听橹楼等。楼厅之前,石坪宽敞,黄石假山耸峙,山中辟小道名“邃谷”。东部主峰巍峨,绝壁临池,树木苍翠,极富山林野趣;西部次山低缓平和,为主山村托。据刘敦桢考证:“此山不论绝壁、蹬道、峡谷,叠石手法自然逼真,……犹如黄石自然剥裂的纹理,和明嘉靖间张南阳所叠上海豫园黄石假山几无差别,可能是涉园遗物。”假山东有受月池。池南端构水阁“山水间”,有明代杞梓木落地罩,跨度约4米,高约3.5米,所雕松竹梅“岁寒三友”精美绝伦,体量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聚首位。
  西花园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北立藏书楼。
http://s11/mw690/498cc515tdab19e43e0fa&690

http://s3/mw690/498cc515tdab0b32801f2&690

http://s15/mw690/498cc515tdab0b67f9f6e&690

http://s15/mw690/498cc515tdab0bcf70afe&690


http://s16/mw690/498cc515tdab15223694f&690

http://s2/mw690/498cc515tdab1528c9711&690


钱穆先生著书处
    钱穆先生著书处即原来的补读旧书楼(城曲草堂之上,下附图片)加上边上两间房子组成。1939年夏,钱穆先生经香港、上海回苏州侍母,夫人张一贯亦率子女自北平回家。钱先生变换姓名,择居耦园东花园,代治荒芜,除时或至上海晤吕思勉外,杜门不出。

补读旧书楼
    钱穆在补读旧书楼习英文,读美国人所着世界史,并撰《史记地名考》。该书体裁别出,辞简义尽,将《史记》全书地名,一一考订无遗。同时,还主编《齐鲁学报》。民国29年秋钱去后方,家属仍留此。

    抗战胜利以后,其侄子钱伟长先生也曾来苏住耦园叔父处。
    钱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十二、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记载:

   余通函颉刚,请假一年。颉刚复函,允薪水可照发,嘱余开始编《齐鲁学报》,首期在上海接洽出版。余念,获一年薪水当另有撰述以报。余撰《先秦诸子系年》毕,即有意续为《战国地理考》,及是乃决意扩大范围通考《史记》地名。获迁居一废园中,名耦园。不出租金,代治荒芜即可。园地绝大,三面环水,大门外惟一路通市区,人迹往来绝少。园中楼屋甚伟,一屋题还读我书楼。楼窗面对池林之胜,幽静怡神,几可驾宜良上下寺数倍有余。余以侍母之暇,晨夕在楼上,以半日读英文,余半日至夜半专意撰《<史记>地名考》一书。该书体裁别出,辞简义尽,篇幅不并大,而《史记》全书逐一地名已考订无遗。尽取材于三家注。如韩世家一地名,其地实在魏,则移之入魏地名考中。尽录三家原注,再以今地名附之,略道其所以即止。或一家注得之,余两家失之。或两家注得之,其余一家失之。皆不繁论。只读余书先后之排列即可知。从来为春秋地名考战国地名考者,书已多有,未有如余此书之简净者。余乃得以一年之力完成此书。

  余先一年完成《国史大纲》,此一年又完成此书,两年内得成两书,皆得择地之助。可以终年闭门,绝不与外界人事交接。而所居林池花木之胜,增我情趣,又可乐此而不疲。宜良有山水,苏州则有园林之胜,又得家人相聚,老母弱子,其怡乐我情,更非宜良可比,洵余生平最难获得之两年也。

  余以半日力读英文,先读《大人国与小人国》一书。有中文译注,中英对列。每一生字不烦查字典。每一句皆有注,读注文,即可通,约一周,此书即读完。另一书亦与此同,亦一中英对照之小说。然余当时忽不耐烦,不愿再读。又一书全属英文,乃当时最通行之《世界史》,由美国两学者合作。余以《史纲》方成,函喜读之。始苦其难,每一行必遇生字,逐一须翻字典,苦不堪言。如是者有日,乃竟不翻字典即可知其大义。即忽略生字不问,遇历史上特有名字,初不解其义,但续读屡见,亦复心知其意,乃大喜悦。不识之字渐成熟识,口虽不能言,心中已领略,所谓心知其意者,余在此始悟。乃念读中国书,如读《论语》《孟子》,仁、义、礼、智、性、命、情、气,屡读多读,才能心知其意,岂读字典而可知,亦岂训诂所能为功。所谓英文历史书中之特有名字,较之此等,岂不易知易晓,难相比论。余读此西洋通史原文仅到三分一,即感大愉快。竟在一年内,此书通读无遗。此乃余中年以后读书一新境界。使余如获少年时代。亦当年一大快事也。http://s5/mw690/498cc515tdab0b8a710b4&690
     2000年11月耦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上图一楼乃城曲草堂,楼上即是补读旧书楼,补读旧书楼原是主人书房,匾额系江苏巡抚张之万所书,面积仅二十平米左右,现在己经拆卸下两面板壁,变三间为一大间。室内以杉木代墙,杉木吸水,耐湿,便于书画的收藏。可惜二楼(补读旧书楼)不对外开放,不能一睹大师著述之地。甚以为憾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