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影片《兰州1949》

(2011-06-29 22:20:50)
标签:

娱乐

康力行

兰州1949

影片

国民党军统

杂谈

我“读”数字电影《兰州1949》

黄河木子(交流)

    我观看(读)了由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制作的数字电影《兰州1949》,总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1、崇高的正面主题:电影《兰州1949》,作为兰州电视人自己独立创作的第一部数字电影,将解放兰州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用独特、新颖的视角,细腻的手法,特写般的用电影艺术的手法予以表现,对于人们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影片在观众结合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现实背景下对自己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方面的关照具有积极的、正面的、现实的引导和教育意义,影片从传播学的角度潜在完成了对观众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命意义的诉求。

    我认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立意时不是将主题单一化,也没有主题先行而排斥众多角色所赋予的历史人物的感性材料,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让观众通过丰富的声画场景自己完成主题的归结,实现了影片主题解释上的多义性,这也是对传统谍战影片主题处理的一次成功尝试。

    遗憾:影片对角色信仰的坚持和确立应该再稍作一些比较波折的处理可能会更精彩。

    2、生动的悬疑故事:电影《兰州1949》以兰州解放战役为引线,重点围绕兰州城防图的获取和送达设置故事的情节点,所以影片没有采用传统的故事套路,而是将故事处理的一波三折,悬念不断,赋予了影片情节推进的内部张力,增强了影片发展的不可预见性,能够从心理上紧紧吸引观众。特别是将兰州解放大军进攻受挫,急需兰州城防图,然而地下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第一次送情报失败、第二次送情报失败、金城师范校长供出儿子、第三次送情报等情节点巧妙地进行了悬疑化的设置与铺陈,既让影片故事跌宕起伏,又形成了影片特有的内部节奏。我认为从制作的角度来讲,电影《兰州1949》实现了创新和超越,创造了另类的表现手法,甚至可以说开启了一种新的电影风格。

    遗憾:如果电影中的角色(主要是梁子晟、韩文瑶)能有一两次思想上的变化和飞跃,则更为丰满;还有祈守攻负伤后情报的送达过程等一些情节处理比较牵强。

    3、巧妙的叙事策略:电影《兰州1949》从一个很小的切点入手,真实的揭示了一个宏大的主题,采用明暗线交织叙事的手法,尤其是剧中对情感与敌特矛盾的处理十分巧妙,张弛结合,是电影叙事手法的成功探索。

    电影将鲜明准确的主题,内涵化的结合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之中,以人物、情节为形象化的符号表达对兰州解放的历史意义的追寻,并随着叙事脉络的进行自然、不经意地引导观众通过银幕上展现的人物、故事、情节来了解历史事实、把握历史人物。从电影美学观念来说,影片实现了叙事的开放美。

    遗憾:但影片中爱情戏太过朦胧,使得男女主人公各自为对方所做的事欠逻辑依据与支撑力量。

    4、人物的个性化塑造:电影《兰州1949》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就是角色的个性化塑造。梁子晟从一个不关心政治的外科医生、精神上的基督教信徒,到人生观的转变最后为解放大军送情报;康力行,一个固执、自私、狡诈、阴险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随着战事和自己命运的改变将近乎变态和疯狂的内心世界和银幕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韩文瑶,城防司令的女儿,天性善良正义,但又清纯、幼稚,她追求和向往革命的那种质朴精神、勇敢义气和痛恨自己的家庭身世形成了矛盾的心理对比,导致她在革命中的冲动、盲目,让我们感到既可怜,但又非常可爱。所有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为电影的情节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这部电影完全可以说是一部红色悬疑剧,跌宕起伏,好看向上,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我认为文瑶、祁守功的死不能简单说成悲剧,他们能将信仰坚持到生命结束,他们一定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和常人不能理解、感受的快乐,这才是这部电影精神内涵的新的发现。

剧中人物尤其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康力行,在不失其功能性定位的同时,特别注重人物的性格定位,以特有的人物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每个角色从外形到性格、行为方式都巧妙而准确,因此呈现给我们的是规定人物推动规定情境向前很有张力的发展,而不是情节推着人物走,这一点是影片《兰州1949》的最大艺术价值。

    遗憾:影片中对国民党军统特务康力行和其夫人的情感关系方面的性格塑造过于极端,如果再柔一些,可能更能展示人性真实的两面性;另外师范学校校长孟述礼的处理不是太好,因为对他的仁慈带来的只能是自己革命同志的牺牲。

    5、制作的艺术创新:我认为电影《兰州1949》的导演十分大胆,善于和敢于创新,影片极具艺术性方面的开拓感,当然这首先与成功的剧本创作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在:影片视觉基调的确定;镜头的调度与运动;内外节奏的处理;画面的构图;镜头角度的处理等都极力彰显影视语言的本体与叙事魅力;画面剪辑比较流畅、镜头运用和蒙太奇手法比较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注重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的同时,更注重角色所赋予人物内心的感觉,注重人性的回归与真实变化;影片在人物的事件活动(知)、情感变化(情)、意志活动(意)等方面实现了比较完美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

    遗憾:影片在整体的画面视觉基调处理上稍有混乱,与题材、主题有不和谐之处;同时场景调度可以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和文化元素。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不对之处请同仁批评,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