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买了新鲜山楂,准备熬山楂酱,每次最头疼的就是给山楂去核,过程漫长、琐碎,总忍不住想问候山楂的祖宗十八代。但架不住想吃的嘴和闲不住的手,昨晚又自虐了。本来中午是有时间提前把核去掉的,结果公主接到老师通知下午要提前到校,晚上又闹着出去吃了个饭,回来有些晚,洗衣服、叮嘱她写作业、打卡,接着我才干中午没干完的工作,一根金属筷、一堆红艳艳的山楂,山楂匠人开干。
“上天造物不测,竟将尔等也负载其中!”边干着,心里边腹诽着,左手捏着山楂,右手持筷朝山楂的屁股缝儿戳去,一捅一拧一扯,手起筷落,山楂碎成两半,再用筷子尖把核一个个挑出来,处理好的山楂放在一旁,接着拿起下一个……一个多小时后,大功告成。
相比熬山楂酱,去核更能逼疯一个人,所以干活的全程都听着关大洲的《折柳》驱烦降躁。看着褐色的酱汁在锅中咕嘟冒泡,手持锅铲和着节奏不疾不徐就这么慢慢划拉、搅拌,夜深人静,人却睡意全无,反而全神贯注,惊觉岁月静好,不由得心中开始飘飘然了——如果生在古代,我会不会也是个传统手艺人?毕竟我坐得住、耐得烦、心气高、爱折腾。
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繁琐和疲惫,最后熬制的过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结果还是很令人欣慰的。一晚上的成品送给了三位好友,下一批继续。欣赏一下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吧!
以前都是在晚上的灯光下拍的,没想到白天放在阳光下看效果这么好,晶莹剔透的。
看着这么好看的成品,昨晚没有白辛苦,我的纤纤玉手染成了棕色也在所不惜。
虽然包装不精美,也没有外边的成品那么高大上,但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是工业流水线无法比拟的,你吃的不只是味道,还有我对生活倾注的心血和热情。朋友们,请好好享用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