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温俄罗斯电影《小偷》

(2017-11-17 16:01:16)
标签:

俄罗斯

点回应

小偷

分类: 俄国见闻
今天在网上重温了多年前看过无数遍的俄罗斯电影《小偷》,网上搜一搜,发现这一部电影竟然激发了这么多学者来为它发表论文。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着实傻了——不仅动情落泪,还那么呆呆地看着结尾字幕一行行地滚动完毕,半天都没有回到现实中来。今年的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又看到几部颇为震撼的俄罗斯电影,心里还一直纳闷,怎么俄罗斯就能出这种高水准的电影作品呢?

我曾撰文说过,很多俄罗斯经典电影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没有中国电影的脸谱化,没有好人坏人,而只有复杂的人性;二是从一条故事线索中能够娴熟地从多个层面和维度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三是通常没有大团圆的结局,而是一种开放式的、留给观众去遐想的结局,饱含忧郁与凄凉,但又不是纯悲剧的结局。《小偷》为什么那么受好评,恰恰符合我归纳的这三条。它从多个层面和维度来展示真实复杂的人性,爱与恨、希冀与绝望、忠诚与背叛,等等,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评论清楚的——有人从中看到对二战后苏联现实的批判,有人看到的是背叛与复仇,有人看到的是政客的欺骗和愚民,有人看到的是恋爱中的女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有人看到的是即便没有良知的小偷对女人和儿童也有担当,更有人看到的是小偷的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并非代表他扭曲的人格,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嘲弄而已。

随着故事的发展深入,你甚至会同情这个小偷起来,希望他每次偷盗都如愿以偿,不被抓获,希望他一家三口安安稳稳、太太平平。但是到后来你又会恨这个人如此薄情寡义。

今天我再看这部电影,不禁联想起自己的经历,难免再度泪如雨下。

我感到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能够攀升到这样的高度——不是中国人没有这么深邃的思想,我们经受了很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但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却限制了我们对于社会与人性的反思与批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