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待遇:中国、美国、加拿大的对比
(2012-12-31 13:19:52)
标签:
大学教授高校留学教授待遇杂谈 |
分类: 留学移民 |
对于大学教授的待遇,目前除了一些欧美各国大学教授年薪的统计排名,没有任何其他官方统计数据能够表明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现实中各执一词,有的说今非昔比,如今中国大学教授明面上工资低,但是灰色收入很多,有的则说还是不行,比企业单位差很多。对于此,我电话电邮采访了北大、北师大还有地方院校的大学教师,看看他们怎么说的。
一位刚退休的大学老师说:“十几年了我们工资没怎么涨,涨幅比企业单位慢。退休的老教授很惨,也就是3000多元,在职的高一些,基本工资有3000,其他津贴加起来能有个四五千、五六千,再代些课,基础学科差些,有的学科科研经费很高,教授收入也多。”
另一位在职的说:“我是工科的,扣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到手的能有7000。”
还有一位将近40岁的年轻的大学老师在海淀上班,房子买在通州土桥。问房子为什么买那么远,他说:“没办法,靠几千元工资交房供交不起,只有买远的房子啊!”
总之,采访过程中人人抱怨,没有谁表示对收入满意的。
有意思的是,我接触的美国、加拿大教授众多,谈及教授待遇,竟然没有一个有任何抱怨!有抱怨的就是没有得到全职教授职位的(tenure)、按学期或课时付费的临时讲师(sessional
instructor),这些后备人才比较辛苦,因为做的事和全职教授一样,但是很不稳定,每学期签一次合同,有时候课程取消了,合同也就不续签了,而且他们的薪酬极其低。从临时工到全职工,要碰运气,还要等有老的教授退休,留下名额,才能进新人。可叹的是北美不强迫退休,只要你七老八十还能干,就可以继续干,没有人让你退休。
一个做了一年临时教授职位的原籍中东的女博士,数月前终于得到美国一个中小型大学的全职职位,欣喜若狂。她找工作之前还向我诉苦,说要开始艰辛的求职历程。为什么一旦得到全职教授职位能让人如此兴奋呢?因为它意味着后半辈子非常舒服、稳定、优越的生活基本上有了保障。我校一个为期一年的助理教授职位招聘启事上注明:年薪65000加元,外加旅行津贴5000加元,总计70000加元,约合人民币455000元,等于每个月有近四万人民币的收入(四万人民币月薪,物价房价又比北京低很多,可想而知)。一般教授干了若干年都能拿到七八万加元的年薪,美国大概也差不多,系主任能有十几万美元的年收入。日韩、港台都比较高,欧洲国家会低一些,但是都比中国大陆高很多。
所以,中西都有抱怨:一个抱怨收入低,另一个抱怨拿到全职教授职位不容易,如鲤鱼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