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城————袁寨山

标签:
杂谈 |
古色古香三清观
三清观始建于东汉,兴盛于中唐,经历代重修,至清末民初,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建筑群,观内有三星殿、玉皇阁、三齐楼、华佗阁、悟省洞等名胜古迹,后毁于战乱。三星殿为3间,进深4米,前有走廊,内有石柱4根。殿前为一片开阔地,是每年古历正月初九庙会的活动场所。殿后是善男信女上香拜佛的圣地。玉皇阁前复修庙碑记载年代最早为康熙四十六年,阁内现存明代迎神碑一块,由此可知,其庙始建年代应早于明代。因原庙已毁,1998年又修复,阁中供有“玉皇大帝”雕像一尊,阁前立有清康熙、嘉庆、咸丰和民国时重修庙碑四统,郑板桥竹子石刻碑一统。近年重建有正殿、前殿、华佗阁等。每年古历正月初九逢庙会,前来游玩观光、祈福还愿的人们摩肩接踵,很是热闹。
三清观内曾植有有几十棵汉代的血柏和唐代的国槐,成为井字峪的象征,当地百姓将它们视为保护神。民国二十年,峄县政府欲变卖这些古树作为教育基金,村民们坚决反对,立志保护这些富有灵性的古树,遂上书山东省政府教育金,村民们坚决反对,立志保护这些富有灵性的古树,遂上书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厅长何思源先生以高远的视野和仁爱的胸怀,下令制止了峄县政府的短视之举。当地村民为感激何思源先生的恩德,自愿捐资为其立了一块万古流芳的功德碑。令人痛心的是,“文革”期间,那些千年古树毁于一旦。好在功德碑被保存了下来,前几年又被重新立起来。人们用植树的方式来缅怀、纪念何思源先生,如今的井字峪又成为林木丰茂的天然公园。
传奇恢宏袁家寨 袁家寨遗址位于兴城袁寨山,袁寨山包括九座山头,即洞山、袁寨山、大山、龙山、脑山、雨白山、猫洞山、小虹山、朱泉山,故称九顶袁寨山,又称九顶铁塔山,形象地描绘了袁寨山巍然耸立于天地间的磅礴气势。 据《峄县志•山川考》记载:“山上有寨,清咸丰同治年间,由山下村民袁金歧、褚慎助所创修。全寨围包六个山头,周长20余里,只有峪北出口宽平,可通车马。寨墙用青石砌垒,比城墙更为险要,多次被贼人围攻而没有失守。初,寨内穿凿井数丈不得水,当被贼人围攻急时井内甘泉涌出,全寨人畜饮用而不枯。贼退以后井就干涸了,真象神助一样。寨内遗存有寨民用过的石臼、石碾、寨门、寨墙等。”
http://s7/middle/498bce0dt92cb802518e6&690
http://s12/middle/498bce0dt92cb8052f44b&690
http://s10/middle/498bce0dt92cb80716429&690
http://s5/middle/498bce0dt92cb80688664&690
http://s11/middle/498bce0dt92cb8067343a&690
http://s8/middle/498bce0dt92cb80ae7487&690
http://s7/middle/498bce0dt92cb80b4ecd6&690
http://s7/middle/498bce0dt92cb80b38956&690
http://s12/middle/498bce0dt92cb80c41deb&690
http://s10/middle/498bce0dt92cb80ccf3b9&690
http://s11/middle/498bce0dt92cb80d205aa&690
袁寨山东部叠层地貌较为典型,叠层岩石分布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1996年6月,市政府为保护此处的特殊地质地貌,在此处设立了叠层石群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