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日本禅》

标签:
禅修文化 |
分类: 渐修顿悟 |
《知日·日本禅》此辑主要关注佛教禅宗在日本的影响,首篇文章《世界的禅,日本的禅》梳理了日本禅宗的源流。日本禅宗史上,
禅起源于古印度,6世纪初达摩来到中国,面壁修行9年,成为一代禅师,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在宋朝,禅宗分为南禅宗和北禅宗,后者主张渐悟,前者主张顿悟,由于没有统治阶级的支持,渐悟派没落,顿悟派开花结果。
7世纪中期,禅宗从中国传入平安末期的日本。12世纪扶桑人荣西来到中国,随天台山怀敞休息临济宗,回国后宣扬佛法,临济宗很快在僧侣和统治者之间传播开来。
13世纪,日本和尚道远也来到中国学习禅宗,他在天童山跟随如净和尚修行,回国后建立永平寺,成为日本曹洞宗的开祖,曹洞宗主张“只管打坐”,比较简易,在平民阶层得到广泛传播。而黄檗宗传入时间较晚,是在江户时期,由中国渡日和尚隐元将其介绍到日本,得到了德川幕府的支持。
临济宗、曹洞宗和黄檗宗是日本禅宗的三大流派,这三支宗派在日本一直流传至今,即使各自的修行方式稍有不同,但却共同使禅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构成。
佛说无常,禅亦如此,它虽属于宗教流派,但却是佛教中的一个异端,因为禅宗四圣句即有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更关乎内心,关注于个人的“悟”而不是对于一个偶像的崇拜和祈求。
这样看来,禅其实更像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才会产生日本所独有的倾向于少、枯淡和闲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的中心事实是生活,禅独有的长处就在这里。”
本书分别从庭园、茶道、花道、剑道、香道、电影、漫画甚至料理出发,探讨了禅在日本文化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这种种生活方式不仅作为审美活动和休闲活动而存在,也是禅修的具体表现形式,日本人就是在生活中学习禅,发现禅,修行禅的。
所以,
《知日》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十辑,主题包括“猫”、“制服”、“妖怪”、“森女”、“美术馆”、“书之国”、“铁道”、“明治维新”、“奈良美智”和“日本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