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日本的抹茶文化

标签:
细度茶筅茶道抹茶粉树种日本美食 |
分类: 闻香品茗 |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但自明代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1191年(镰仓时代),日本临济宗的开山祖师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回了禅宗以及抹茶的树种和制作抹茶的方法,传播到日本为日本人民所推崇,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按照日本茶道的方式饮用,通常需要遵循一系列复杂的规则。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温水(不是沸水),然后搅拌均匀(传统上使用茶筅)。如果泡得浓些,则称为“浓茶”,泡得淡些则称为“薄茶”。在日本茶道中,“浓茶”用4克抹茶,加60CC开水,有点像浆糊状。“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开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浓厚的泡沫,非常美丽,爽口。抹茶以水泡之,味道独特;也可以与其它美味融合,成为更丰富的佳肴。
日本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而成,其它用机器打成粉末的都不是抹茶,则是绿茶粉。很多人都以为绿茶磨成粉就是抹茶,也有的人以为抹茶和绿茶粉的区别仅仅是粗细的不同,磨得细的是抹茶,粗的就是绿茶粉,有的甚至把抹茶叫做“抹茶粉”,事实上这种都是错误的。
看看怎么鉴别抹茶和绿茶粉:
1.颜色:抹茶因为覆盖蒸青,呈深绿或者墨绿,绿茶粉为草绿。
2.味道:抹茶因为采用进口树种,所以不涩少苦,绿茶粉略苦涩。
3.香味:抹茶因为树种,栽培,加工的特点,呈海苔、粽叶香气,绿茶粉为青草香。
4.细度:抹茶细度达6000目以上(2微米),涂在手背上可以全部进入毛孔,一颗不剩。
注意:只有点茶碾成粉末才是“抹茶”,其它碾粉的茶称为“粉茶”。
抹茶的制作:
抹茶的原料是绿茶,在日本,由于多年的改良,绿茶已经很少有苦涩的味道了,而经过覆盖蒸青的绿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在绿茶采摘前的20至30天,在绿茶上用毛竹,铁丝搭起棚架,然后盖上稻草帘子,四周也用草帘子遮挡得不透阳光,遮光率达到98%以上,这样栽培的绿茶叶绿素要提高60%,氨基酸提高40%,更加不苦,更加翠绿。
采摘来的生叶当天蒸青(用蒸汽杀青),然后不经过揉捻,直接进入烘焙炉烘干,这样的大片茶叶干叶称为荒茶。然后荒茶进入冷库,在零下保存,以提高葡萄藤成分,更加甘甜。
荒茶在使用前从冷库里取出,恢复到常温后进行加工,经过切割,筛选等多道工序后,成为0.3厘米见方的小块,成为碾茶。碾茶用特殊超细粉设备碾磨成微粉状称作抹茶。
注:碾茶是不同于煎茶的蒸青茶,主要工艺是:蒸汽杀青后直接进烘房(不可揉捻)连烘带烤,然后茎叶分离,分别二次烘干,得到的茶叶就是碾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