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之行<二> 老街

标签:
骑楼西洋建筑匾额浮雕吉祥物老街旅游 |
分类: 路上风景 |
去北海,不仅要去迷人的银滩享受碧海蓝天,最好也抽点时间去百年老街走走看看,有一种原汁原味的怀旧味道。在北海市区有一条著名的法式建筑风格的百年老街,它不仅是北海沧桑岁月的见证,同时也是一部北海史书。
从市中心的北部湾广场,沿着四川北路一直往大海的方向走,走着走着就会和那条百年老街不期而遇,这条老街就是珠海路。放眼望去,阳光掠过残旧的楼顶,那些破碎的倒映撒落在蜿蜒、绵长的街道上,让人感觉时光在倒流。古韵悠长的石板街,不在有昔日的繁华;古朴如旧的西洋建筑,残留着风雨剥蚀后的痕迹,就连卷拱长廊里的电灯也是老式汽灯。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也没有都市的喧嚣嘈杂,只有摇着大蒲扇在门边乘凉闲聊的老人们,还有那家家户户门栏边晾晒的散发着浓浓咸腥味的鱼干。
漫步在老街上,打量着鳞次栉比的商号摊铺,那一家家,高高宽宽的结实门板,那雕刻在门窗
上的浮雕吉祥物,我不禁惊叹这里曾经有过的繁荣昌盛。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
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领事馆带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
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
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
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
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老街的建筑是西洋的,也是中国的。从历史渊源来
看,它既有外来文明的影响,又有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积淀,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老
街是宁静而悠远的,默默的见证着北海百年来的荣辱兴衰。
骑楼老街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骑楼建筑最精彩部分是花墙头,其下部的长方形构图,来源于中国建筑的匾额,这在西洋建筑里是找不到的。匾额里本应是书法“某某阁楼”之类,在此处演变成了一枝梅花浮雕。匾额的左右两边还题有对联,韵味十足。而它最原始的来源是中华民族炎黄时代部落内部的图腾崇拜,炎和黄两个部落分别崇拜龙和凤,大都在建筑物屋顶上的正中最高处安放龙或凤的吉祥物。这些吉祥物就好象一条主线,贯穿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当它在北海骑楼上出现时,一砖一瓦中都融入了中国建筑艺术的技巧和智慧,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历经沧桑的百年老街,仿佛述说着曾经走过的辉煌岁月;站在老街的尽头,回头眺望那一栋栋紧密相连的古旧骑楼,不知道它们沉淀了多少厚重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