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与股票交易的三种境界
期货与股票投资的魅力在于:这是一个创造奇迹与制造梦想的地方,这是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自由意志的地方。大家相信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气、热忱和汗水可以跻身于赢家的行列;但是事与愿违,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中,等待我们更多的是:迷失、恐惧、痛苦和思索,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换来的是挫折和泪水。难道说期货与股票投资是个美丽的陷阱和致命的诱惑吗?难道是我们自身不够勤奋和不够聪明吗?然而,这些都不是问题症结所在。问题的结症在于我们迷失于市场,迷失于自我之中。贪婪使人的眼睛被蒙蔽,恐惧使人无法正常行走。迷途的人们需要知道所处的方位。在通往成功的心路历程中,会经历三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是自身修养的一次升华。简单的说,起步阶段是"抓",中级阶段是"舍",最高境界是"博爱"。
第一阶段:抓
所谓"抓",就是抓钱,每个人在进行期货与股票交易的时候,特别是初入市的人, 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一切手段和方法均以此为最高宗旨。期货与股票交易;期货与股票市场给予我们太多的自由,太多的选择;市场以博大的胸怀,容许一切交易方式和交易方法的生存与发展,这种自由是一把双刃剑;而波澜壮阔的行情可以制造神话,也可以制造毁灭。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只要功夫精湛就能得到财富。为了这个梦想:我们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找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圣杯"。希望破译市场的奥秘。开采这取之不尽的宝藏。
于是我们每日怀着美好的愿望与无尽的遐想,满怀一腔热情,内心充满无穷的斗志,终日象位斗士一样,挥舞着长剑,在市场中不知疲倦的拼杀着。然而剑锋所指,却常被对手无情地折回,无情的剑锋反使得自己遍体鳞伤。一旦偶有斩获,便津津乐道,自己独自一人终日无穷的回味,还自认为是自己聪明才智在此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阶段,人最显著的特征是"我能够.....",我们相信凭着智慧的脑袋,找到至胜市场的法则。
处于这个阶段时期,即使分析水平再高,操盘水平再好,也难免落入失败的结局。之所以与成功无缘,与失败结下浓厚的友谊,是因为根源在于贪婪,行动的驱使仍是金钱。人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抗争,抢夺与僵化,甚至有时是冲动。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资本所剩无几时,才蓦然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是穷光蛋一个,那一时起,才发现在自己的无知。于是我们开始思索,希望找到完美的交易方式,为了这个梦想,终日苦思与追求,但百思仍不得其解。
第二阶段:舍
当我们在市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的无知,于是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当我们的眼睛不再仰望金钱,也不单单关注迷人的市场,而是正视自己那无知的一面的时候,我们的心开始平静,谦和下来。抛弃个人的骄傲和行事的浮燥,接受自我的平凡与市场的博大;从此,成功开始向我们露出微笑。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依此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使得我们认识到交易出错的必然性,只有正确的认识错误,才能避免和减少错误,当我们将所有的出错的可能性加以回避时,那么正确的途径自然就在显现在脚下。
所谓"舍",就是舍弃,舍弃金钱,舍弃我们的个人英雄思想,舍弃个人主观臆断。放弃超出自身认识之外的金钱。我们只有学会放弃眼前的利益,才会得到将来的财富;同时要有一种"滔滔江水,只取一瓢"的心境。有了这种心境,才能达到无为而为,才能做到知足常乐,才能克服人性中那丑陋的一面--贪婪。
为了谋求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交易中的错误与失败的事实。懂得今日之损失是明日成功之代价,而今日之成功一定是昨日善败之结果。也可以说,失败是交易的成本,是通往成功之中的门票。
我们为自己的决策与交易制定切合实际的制度,原则,规则和策略,因为行动的自由必然导致金钱的丧失和结局的不自由。其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和适合自身的交易习惯,抛弃个人的聪明,使得交易纳入市场的发展趋势当中,从而做到顺势而为。
我们应当知道等待与休息的内在价值。这既是纯粹的休整,亦可以是一种进攻前的准备,更是一种主动性防卫。有所"作为"是建立在过去的"无为"的基础之上的。前期我们只知道挖掘行情,寻找机会的重要性,却不晓得预测市场没有行情,没有交易机会比寻找更重要,因为机会的来临不是我们所寻找来的,是市场经过长时期的酝酿所积累起来的,我们就是花再大的力气,也是寻找不来的。
于是我们放弃一些不确定因素较多,条件不够成熟或是较难把握的行情,谨慎的行为也许会让我们错失一次机会,但常常可以回避一次大的灾难;这为我们长久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同时我们的精力会更加精中在值得交易的,自身能把握的交易当中。
由于前阶段的伤害,我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出场。目标的达到需由一次次的离场组成,而离场的本质是要求我们舍弃往后的行情,出场比进场更难,更重要,难在哪里?难在我们心中,难在我们总是难以割舍后期的美好期望,总是留恋当前的乱花飞溅惹人眼的行情。重要在哪里?出场是交易的目的,出场既是一次交易的结束,也是下一次交易的开始。出场既是一种主动性防卫,也是为下一次进攻作好准备。原先我们总是从市场本身去寻找最佳的离场方法,却不知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题目:那么解在何处?在我们的心中。细心品味中国的两句古话:"知足常乐"和"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心中自然豁然开朗。
舍弃的内核就是回避由于认识的盲区所造就的风险。当各种可能的错误倾向被有效的回避后,成功之路自然在脚下伸展开来。处于这个阶段是什么引导我们步入正途呢?是"无知",认识到自已的无知,才是成功的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真正唤醒我们内心的谦虚,而不再高喊着要"战胜市场,战胜自我",会为这种无知而又狂妄的思想暗自己发笑,回想起来是那么的幼稚和愚蠢。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我不能......",我们对待市场的态度是:敬畏,顺服,谦虚和诚实。
第三个阶段:博爱
博爱指的是什么?是和谐,无私,谦和,奉献,仁义和友善。对此,我们会想不通,博爱和交易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吗?博爱能指导交易吗?电影<<英雄>>中有个片段,秦王站在那幅书写着"剑"字的字画前端详,因为那副字画所书写的"剑"字里边,据说是蕴含着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剑法:秦王揣摩了整整三天,却不得其解,但是最终豁然开朗--字的意境没有剑术,也没有杀气,而是表现出"和平"。
那么我们便难以想象和理解了,交易与博爱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从某种意义上讲,世上每个家长都是天生的"投资家"。对于子女的成长,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父母们倾其所有,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在这种投资的背后是无私的关爱,美好的祈盼和坚定的信念。
那么具有博爱精神的交易者应当是怎么样的呢?他像农民在春天洒下种子,耐心的等待秋天收获的到来:或是像员丁种下一棵小树,精心培植,等待变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这里,时间是首要的因素,空间的伸展和打开需要时间来演变,就如同生命在时间里成长一样。可以说,时间是金钱,是生命,是生长;但这并不是指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投机态度,而是要我们以战略投资的角度,顺应市场发展的大潮,共享市场的成长,以时间来赢得空间。
如果说市场是个有生命的载体,那么,当我们的交易顺应了市场的发展的内在趋势时,资金在时间中呈现生长状态,相反,当交易的方向与市场的发展背道而驰时,时间的延伸意味着消亡。可见,顺势交易是一条生命之路,而逆势交易必定通往灭亡之门。
在对待市场态度方面,<<里奥.格勒姆看市>>一书中有句话写得好:"充满爱心,而非敌对"。他对爱心的解释是,热爱市场,顺应发展,愿意站在市场正确的一面;敌对则是固执已见,冥顽不化,走独木桥。
处于博爱境界的人们与市场的关系是:和谐,共荣,友善,生命和生长。其交易的主要特征是:我们不再凭着聪明的智慧,去捕捉漂浮不定的逆向或是短暂的机会,而是脚踏实地的顺应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成功更多的来自于一种良好的交易习惯,方法而不是才智。
我们不单单是看顾眼前的得与失,而是用心去思考未来的市场,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现在,对于未来的行情的评判需要起用心智,尽管思想漂浮于未来,但是行动需要根植于现时。未来与现实市场的巨大落差才是交易的信心,耐心和决心的源泉,也是交易信念所在。
我们学会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并不苛求交易的完美。失败是成功的有机组成,成功归结于市场,是市场给予我们交易的机会。当我们把自己比作神,失败必然降临于他。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只不是一个真实的人,那么成功反而会伴随着我们。克服贪婪的主要武器,不是抗争,不是战斗,是屈服,是认同,时常怀有一颗感恩,赞美和知足的心。
我们参与交易是为投资还是投机?很多人对于投资与投机之间的差别并不加区分,但实际的行为结局将截然不同。所谓投机,是利用市场的表象,或是不充分的基本信息和消息,而进行的交易。由于其决策的根据侧重于事物的表面而非本质,因此,也就决定了交易过程的短暂性和收益的不稳定性,更多的是以失败告终。然而,投资就不一样,它根植于市场内在的基本要求,把握市场主要的矛盾的演变,从本质出发,从表象入手。如果说市场有一双"无形的手",那么投资正是基于此。尤其是战略投资。投资就象一颗种子有了土壤,也就有了生长的环境和条件。从本质上讲,战略投资一定表现为顺势而为的交易者,而逆势而为一定是个投机者,曾经有很多人和巴菲特一样拥有同样的股票,但是结果却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具备巴菲特的投资态度和博爱的精神。
东篱采菊人
2007-07-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