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重读了五项修炼,感觉除了中心思想或者说愿望是好的以外,没有半点务实之处,而中心思想又不是自己的思想,是我们中国2000年前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治”,那还有什么意义呢?难怪大家觉得修炼的思想不错,但就是没人真去实施,因为真按彼得。圣吉先生的方法去修炼,会是会头破血流的。
唯独个人原景一章是很棒的
当然个人愿景是好的,我一向认为,人是必须有理想的,只有理想能作为一个永久的动力,积极地拉着每个人向前行,;如果没了理想,那就走到哪里算哪里了,就是行尸走肉了,这样的人,自然没发展可言,企业自然也不该雇佣这样的人,因为,他已经没了欲望,没了做为人活着的意义。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动力呢?他没动力能给你好好干活吗?
共同愿景最可笑
每个人有理想是非常正确的,但要大家建立共同的理想这怎么可能,一个工人的理想,可能是这辈子买套大房子,过舒服日子,搞技术的人,可能想通过技术创业,人力资源经理的理想可能是到500强大企业做副总裁,董事长的理想可能是把自己的企业做成全球50强。怎么可能要求每个人的理想相同,既然不能相同,怎么能要求建立共同愿景呢?那不还是生硬的灌输企业理念给大家,企业目标给大家吗?怎么能真的实现,让员工选择他们自己的路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愿景呢?
系统思考是正确的
五项修炼提出的系统思考是正确的,但也不是彼得先生的创造,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中国先哲的思想,而彼得先生提出的,系统思考的方法和技术略有可用之处,但那样的技术和方法,似有很多,远不止那些。而且彼得先生提的也没有可操作性。
共同学习也不可理解
如果不强加给大家,大家怎么可能会愿意一起进行团队学习,那不是还是企业在灌输和强加的,强加给大家共同做事的思想,这和命令什么区别?区别仅在于,过去的管理是命令员工去做事,现在的命令是命令员工去按老板的意志去思考,不是更霸道,更不和人情吗?哪里以人为本了?
心智模式提的有些意义
心智模式,似乎是思维方法的代名词,但又有些不同,反正就是考虑问题的方法和技术的,书中谈到了很多中思考问题的模式,我想这是有借鉴意义的,
五项修炼的思想没有新意,技术基本不符合规律不可操作,所以不能指望对企业管理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起到的作用只是让人对挖掘人的原动力有了些思考。